一教育研究概述 | 教育研究的界说 | 教育研究的含义 | |||||
教育研究的意义 | |||||||
教育研究的类型 | 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 | ||||||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 |||||||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 |||||||
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 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 ||||||
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 |||||||
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 |||||||
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 客观性原则 | ||||||
创新性原则 | |||||||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
伦理原则 | |||||||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 选题阶段 | ||||||
研究设计阶段 | |||||||
搜集资料阶段 | |||||||
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 |||||||
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 |||||||
总结与评价阶段 | |||||||
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 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 ||||||
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 | |||||||
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 ||||||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 |||||||
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 |||||||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 |||||||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 选题的主要来源 | 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 |||||
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 |||||||
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 |||||||
选题的基本要求 | 问题有研究价值 | ||||||
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 |||||||
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 |||||||
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 |||||||
课题研究的设计 | 教育研究假设 | 假设的含义与作用 | |||||
假设的主要类型 | |||||||
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 |||||||
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 |||||||
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 ||||||
确定研究方法 | |||||||
制定研究计划 | |||||||
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 选题价值论证 | ||||||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
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 |||||||
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 |||||||
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 |||||||
三教育文献检索 | 教育文献概述 | 教育文献的含义 | |||||
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 |||||||
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 教育文献的等级 | ||||||
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 |||||||
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 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 分析和准备阶段 | |||||
搜索阶段 | |||||||
加工阶段 | |||||||
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 顺查法 | ||||||
逆查法 | |||||||
引文查找法 | |||||||
综合查找法 | |||||||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 |||||||
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 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 | ||||||
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内审法、外审法) | |||||||
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 |||||||
四教育观察研究 | 教育观察研究 概述 |
教育观察的含义 | |||||
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 |||||||
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 ||||||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 |||||||
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 |||||||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 |||||||
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 教育观察的 实施程序 |
①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 |||||
②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 |||||||
③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 |||||||
④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 |||||||
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 描述记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 | ||||||
取样记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 | |||||||
行为检核表 | |||||||
五教育调查研究 | 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 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 |||||
教育调查研究的 类型 |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 ||||||
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 | |||||||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 | |||||||
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 ①确定调查课题 | ||||||
②选择调查对象 | |||||||
③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 |||||||
④制定调查计划 | |||||||
⑤实施调查 | |||||||
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 |||||||
问卷 调查 |
问卷调查的特点及优缺点 | ||||||
问卷的构成 | |||||||
问题的设计 | 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 ||||||
问题的形式 | |||||||
问题答案的格式 | |||||||
访谈 调查 |
访谈调查特点及优缺点 | ||||||
访谈调查的类型 |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 ||||||
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 | |||||||
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 |||||||
访谈调查的过程 | 选择访谈对象 | ||||||
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 | |||||||
正式访谈 | |||||||
测量 调查 |
测量调查的含义 | ||||||
测量调查的类型 | 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 | ||||||
学业成就测量、智力测量、能力倾向测量、人格测量 | |||||||
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 | 效度 | ||||||
信度 | |||||||
难度 | |||||||
区分度 | |||||||
六教育实验研究 | 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 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 | |||||
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 | |||||||
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 | 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 | ||||||
从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 | |||||||
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 | |||||||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 ①教育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 | ||||||
②教育实验研究的实施阶段 | |||||||
③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 |||||||
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 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 ||||||
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 |||||||
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 | |||||||
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 |||||||
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 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含义 | ||||||
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 | |||||||
教育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 | |||||||
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 | 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含义 | ||||||
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 |||||||
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 | 单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 ||||||
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 |||||||
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 |||||||
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 |||||||
所罗门四组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 |||||||
七 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
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 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 |||||
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 | |||||||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 |||||||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 ①计划 | ||||||
②行动 | |||||||
③观察 | |||||||
④反思 | |||||||
八 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 资料整理的意义 | |||||
资料整理的步骤 | ①审核 | ||||||
②分类 | |||||||
③汇总 | |||||||
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 定量分析的概念 | ||||||
定量分析的方法 | 数据描述(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地位量数、相关系数的含义及种类) | ||||||
数据推断(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的含义及种类) | |||||||
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 定性分析的概念 | ||||||
定性分析的过程 | |||||||
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 因果分析 | ||||||
归纳分析 | |||||||
比较分析 | |||||||
系统分析 | |||||||
九 教育研究报告 的 撰写 |
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 | 教育调查报告及其构成 | |||||
教育实验报告及其构成 | |||||||
学术论文及其构成 | |||||||
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 ①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 ||||||
②观点和材料一致 | |||||||
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 |||||||
④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炼、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