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考>导航 > 模拟试题 >四川 >成都

2016年四川成都七中高三高考物理模拟试题

2016-04-08 16:06:00 来源:无忧考网

成都七中高201 6届零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1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毗邻(bí) 蕴藉(jiè) 刽子手(guì) 咬文嚼字(jiáo)

B.夹袄(jiá) 采撷(xié) 颤巍巍(chàn) 畏葸不前(xǐ)

C.付梓(zǐ) 呵欠(hē) 削铅笔(xuē) 混混沌沌(hùn)

D.症结(zhēng)模式(mó) 汗涔涔(cén) 叱咤风云(c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流弊撮合坚忍不拔唉声叹气

B.赋与枷锁以身作则残羹冷炙

C.消融诡秘偃苗助长走投无路

D.膨胀沉缅自鸣得意心力交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当今全球产业面临新一波调整的大背景下,全国以致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革新已经悄然展开,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B.“五一”期间,各团购网站推出了五花八门的旅游团购项目,虽然超低的价格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但其旅游质量却颇受置疑。

C.摄影家通过手中的镜头,将一桩桩重大事件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凝固成为珍贵的画面,它们将永存于历史长河中。

D.广州恒大队以大比分击败大阪樱花队,赢得了一场荡气回肠的胜利,终于在今年的亚冠赛场上展示出了应有的冠军风范。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省首届青少年歌手大赛于昨日落下帷幕,部分中学的选手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现场发挥,得到了评委老师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B.根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老人希望能与子女同住,在家安度晚年,仅有两成受访者愿到敬老院养老。

C.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激发了大家学习成语的兴趣,不少观众一边观看选手比赛,一边通过手机积极参与节目互动。

D.我市考古队在体育中心考古现场,发现了一处可能是官衙的唐代院落遗址,这是近年来成都首次发现的保存较完好的唐代建筑遗址。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5~7题。

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

穿越小说是国内近几年创作量最多、读者欢迎的网络小说,它的魅力不仅来源于它的曲折跌宕的英雄传奇、成长故事、爱情长跑,来源于书中塑造出的一群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来源于体现在其内在结构里的个人主义道德模式诉求。当下穿越小说中,人物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体现出的个人主义色彩虽然招致众多文评家的非议,但这种个人主义,还远未发展至极端利己主义,而是限定在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体系之内,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下杜会人们的道德取向。无论是在穿越英雄小说还是在穿越言情小说中,每一部书里都至少有一至两位主人公在拥有顽强、自信、热情、不甘落后等进取品质的同时,还善于谋算、精明狠辣,为实现个人的目的利益不择手段。但是,这个目的一定是合理的,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以及基本需求满足之后的生命的意义。目的合理,这一类人就成为心机深沉、智慧超绝又不失良善的成功者典范,是正面形象,一定赢在最后。目的不舍理,就成为反面人物,是最后的输家。也就是说,穿越小说家们实际是赞同个人为上、利益至上的关系处理原则,但前提是所有行动都要出自合理的目的,这已成为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

如何判断穿越人物的行动目的是否合理呢?穿越小说里的人物们遵循的是一套政治民主原则:崇奉个性、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以及个人对幸福追求的权利。实际上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民主思想,本就意味着民主、自由和平等最为重要,家族、集体、社会和国家应减少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在穿越小说里,男主人公们穿越到古代后,往往肩负的最重要任务就是传播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而穿越女主人公们,虽然到古代的目的是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也时时刻刻呈现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与其他类型小说的道德诉求有一个很大不同的是,穿越小说从不耻于谈钱,也从不耻于“好逸恶劳”,很多穿越主人公们的梦想,就是潇洒地在古代走一遭,赚很多很多钱,寻一个风景秀丽处,醉生梦死过“米虫”生活。值得注意的是,穿越男、穿越女们虽然都想做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米虫”,却也勤劳、热情,不甘落后。这种对金钱的坦然与热爱,其实也是个人主义的一种体现,因为个人主义主张维护的是财产私有制,自然对私有财产及获取私有财产的行动与方法持着尊重倡扬的态度。托尔斯泰说过,“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无可争辩地解决问题,而在于迫使人们在无穷尽的、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中热爱生活”。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追逐财富、崇奉金钱的现象很普遍,个人主义的道德诉求早已充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穿越小说之所以广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正是在于它这种个人主义的内在精神结构和整个社会的精神结构是关联呼应的。小说阅读快感的产生基于文本与读者生活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包括差异性相关与相似性相关。穿越小说与当下社会的精神结构共振是一种相似性相关,而它提供的背景又是异时空的,适度拉开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形成一种差异性相关,所以,它既能够复现读者在生活中所体验过的种种关系和感受引发读者共鸣,又能使读者获得一种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难以得到的心理补偿。但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存在方式,除了娱乐消遣外,也负有对人的生存状态深刻的道德关注甚至终极关怀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穿越小说家们还得加强自己的哲学素养。

(有删改)

5.下列有关“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的表述,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就是个人主义的道德模式诉求,它主张个人为上,为了个人的利益,人们可以不择手段。

B.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与当今处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人们追逐财富、崇奉金钱、好逸恶劳的价值追求都是相同的。

C.穿越小说内在精神结构反映了当下社会人们的道德取向,它们之间能产生共振,从而让读者在阅读小说时获得阅读快感。

D.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具体表现为传播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经历伟大的爱情,以及追求金钱、享乐这三个方面。

6.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本看,穿越小说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创作量多,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且人物有着鲜明突出的性格特征。

B.穿越小说的主人公不仅顽强、自信,富有热情,积极进取,而且都精明能干,智慧超绝,且不失良善。

C.穿越小说人物要么是追求基本需求满足,要么是追求生命的意义,前者目的不合理,其人物是反面角色,后者合理,其人物属正面形象。

D.穿越小说也是文学,作为精神存在的方式,不仅要有娱乐消遣的功能,还应从道德层面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甚至要担负终极关怀的责任。

7.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能联系整个社会的精神结构来分析穿越小说中人物的个人主义表现,同时揭示了其个人主义的本质,因而文章显得理性、深刻。

B.与许多评论家所持的态度不同,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对穿越小说中表现出的个人主义色彩是认同的,认为它限定在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体系之内。

C.穿越小说有着异时空的背景,拉开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而使读者在阅读小说中能够获得一种在客观生活中很难得到的心理补偿。

D.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观点,然后从人物品性、目的追求等角度对个人主义道德模式作了具体阐释,最后借托尔斯泰的话指出它存在的问题。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9题。

温造,字简舆,姿表瑰杰,性嗜书,少盛气。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日:“可人也!

”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日:“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日:“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劼,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长庆初,为太原幽镇宣谕使。还,迁殿中侍御史。田弘正遇害,以起居舍人复宣慰镇州行营。顷之,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造坐与.饮,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百里,溉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迁左司郎中,寻进御史中丞。造性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道遇左补阙李虞,恚不避,捕从者笞辱。左拾遗舒元褒等建言:“造弃蔑典礼,无所畏,辱天子侍臣。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失之,则乱所由生。遗、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支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造擅自尊大,忽僭拟之.嫌,请得论罪。”帝乃诏:台官、供奉官共道路,听先后行,相值.则揖。造弹击无所回畏,发南曾伪官九十人,主吏皆论死。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大和四年,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造果决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余悉投之汉江。大和五年,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俄节度河阳。奏复怀州古秦渠枋口堰,以溉济源等四县田五千顷。大和七年,召为御史大夫。方倚以相,会疾,不能朝,改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材于《新唐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币招礼币:钱币

B.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过:拜访

C.听先后行,相值则揖值:遇见

D.众谓造可夷其乱夷:平定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建封以闻,诏驰入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B.造坐与饮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忽僭拟之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Ⅱ卷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4分)

答:

(2)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4分)

答: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温造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

8处)(4分)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

13.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兀坐赵树吉

书帷人散后,兀坐思无端。

炉火明知夕,瓶花冻觉寒。

烽烟惊远道,升斗①恋微官。

愁绝团圆月,他乡独自看。

【注】①升斗:微薄的薪俸。

(1)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4分)

答:

(2)请结合颔联,分析诗人“兀坐”的环境特点。(4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2)桑之未落,                                  。(《诗经·氓》)

(3)吞二周而亡诸侯,                                           。(贾谊《过秦沦》)

(4)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5)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6)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7)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8)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有泪水的牲口

耿翔

(1)我离开马坊好多年了。我熟悉的那些人,尽管有一大群已经回到土里去了,但在土上继续活着劳动的人,还是大多数。而我熟悉的那些牲口,连影子都找不到了,全部消失在村子的记忆里。如果硬要追问,有些细心的人,会指着他们家的一盘并绳,说这是那些牲口的皮做的。

(2)这就是一头牲口的命运。

(3)它们挺着那么巨大的骨架,在大地上驾车运送过多少东西,拉犁耕种过多少土地,这是谁也说不出来的。等它们被繁重的活路磨到老死后,它们包裹过太多力气的皮,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显示着牲口一身的柔性和韧性。

(4)在马坊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根鞭子的阴影。那是用死后的牲口的皮拧成的,是用来抽打活着的牲口的。有一种高角鞭子,是赶大车、碾场的人用的。一根细软的竹子,系一根细软的皮绳,稍子是马的鬃毛。这种鞭子,摔在空中是一串炸响,落在地上起一阵土雾。它在挥鞭人手中爆发出的力量,常常使牲口细软的皮毛上,隆起一道血痕。一村人中,有几个鞭法很好,我们也就常常围上去,听他们讲述在赶车的路上,或在碾麦的场里,一鞭子挥下去,牲口的耳朵是怎样被撕裂的。那些撕心裂肺的痛,不会说话的牲口,用自己的皮肉承受着。

(5)我在那时就有一种感觉:农业绝对不是一首田园牧歌。

(6)我们从大地上要获得一把粮食,就要付出皮肉之苦。

(7)这样的苦,既出在人的身上,也出在牲口的身上。

(8)还有一种牛皮鞭子,很短的,从手里摔出去,也就几尺远,刚好能打着犁地的牛的头。我是用这样的鞭子,打过村上的几头牛的。那是在犁地的时候,由于我喊出的吆喝,不通牛的习惯,牛总是踏不到畔子上,犁出的地歪歪扭扭,被背着手走过来的队长彦英骂了几句。我心里很窝火,就用手里的牛皮鞭子,狠劲地抽打着那头黄牛。

(9)牛不会出声骂我,牛转过头来看我。我突然发现,牛的眼窝里是噙满泪水的。在这以前,我只知道人的眼窝里,常常会流出泪水,压根就没想过,这些从心底里涌出的东西,牛也像人一样拥有着。

(10)我那时忍受着许多委屈。想到这些,我一摸自己睁着的眼,里面全是泪水。我想那头牛的泪水,就是我的泪水,我不敢在白天的劳动中流,只能在一个人的夜晚里,这样悄悄地流。

(11)我由自身知道,有泪水的牲口,是有悲伤的牲口。

(12)我从此在劳动的前后或间隙,都要在牲口的眼睛上摸一摸,让它的长流不止的泪水,能浸润一下我的手心。因为在夜晚,我知道自己无处抓摸的手心里,还有我白天摸到的,牲口的泪水。

(13)我也想这些有泪水的牲口,哪来那么大的力气?

(14)我清楚地记得,村里那高大的脬子牛如何把深陷泥地的装满一车玉米的大车吃力挪动的。在它的嘴唇前,有一个金黄色的玉米棒子在晃动。挤在激动的人群中,盯着这头有泪的牲口的眼睛,我想为了生存,一头牛和一个人是一样的,生命中的高贵和屈辱,是同时存在着的。

(15)这头牛后来是怎么死的?死时一村人怎么用土埋葬它的?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它面对金黄色的玉米棒子,眼里也是有泪水的。现在,我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些有泪水的牲口,身上怎么有那么大的力量?

(16)我想到了它们的胃。

(17)这是属于田园的胃。这是属于农业的胃。这是属于乡村的胃。

(18)这样的胃,在一头牲口的身体里,为了聚集劳动所需要的力量,日夜不停地蠕动着。这样的胃里,装着一座山的颜色,装着一座山的力量。而你真正看清它,就是一把青草。这样的胃是疼痛的,因为我看过,村上人从一头牛的胃里,用吸铁石吸出了那么多的铁丝和铁钉。那时,我觉得自己的胃也很痛,我知道有泪水的牲口,也是为自己的胃,而无言地流着泪的。

(19)我也在诗里写到:“而活在一地的青草里/我在马坊的原野上/看见的牲口,没一匹不拉着木犁或楼耙/深入土地的心脏,把一身骨架/山一样耸立起来。不要说青草在野/也不要说青草贫贱,在牲口毛色/发亮的身上,我看见乡村/正一寸一寸地生长。”事实上,我们和一头牲口,和一株庄稼,和一棵草木一样,都在乡村里生长。

(20)只是要记住,我们更和有泪水的牲口一样,也是在自己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在乡村里生长的。

(节选自《第五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中多次写到牲口的流泪,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一个牲口的痛苦生长,而且更感受到在乡村中成长的人也一样充满艰辛与悲苦。

B.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回忆了马坊中的那些牲口以及与这些牲口有关的经历和故事。

C.文中描写了听鞭法好的人讲述鞭打牲口的情形,在撕心裂肺的疼痛中表达了作者对挥鞭人鞭打牲口这一行为的强烈谴责。

D.文章第3段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田园到乡村,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牲口在乡村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对牲口的赞美之情。

E.本文视角独特,以“流泪的牲口”来观照人在乡村中“成长的艰难”,在字里行间中饱含着真切的生命体悟和沉痛的乡土情怀。

16.“牲口”为什么流泪?联系全文,分条概括。(6分)

答:

17.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请简要阐释第(

14)段“生命中的高贵和屈辱,是同时存在着的”一句的含意。(2分)

答:

(2)文中第(19)段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8.作者为什么说“农业绝对不是一首田园牧歌”?联系文章内容,结合现实生活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六、(10分)

19.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4分)

三联韬奋书店

24小时书店自运营以来,受到各界关注。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夕,李克强总理给三联书店全体员工回信,肯定了他们“创建24小时不打烊书店,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的创意”,认为这项活动是对“全民阅读”的生动践行。同时希望他们把不

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的灯光陪护读者夜读前行。

答:

20.请从孔子、庄子、马克思、霍金中任选三人为例,按照要求续写下面的话。(6分)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不少于60字。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使渺小而脆弱的人变得伟大而坚强。。

七、(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位作家的崇拜者去拜访大作家华兹华斯,但华兹华斯不在家,那人便恳求开门的女仆:“我远道而来,你能否行个方便,让我参观一下你主人的书房。”女仆便带他到了作家的书房。那人在四壁都是书的房间里停留片刻后,啧啧赞叹道:“这是我见过的最丰富最美妙的书房啊!”女仆马上说:“这里只是我家主人放书的地方。我家主人说,户外才是他真正的书房。”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用规范汉字书写;(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B(A项毗pí邻,C项削xiāo铅笔,D项叱咤zhà风云)

2.A(B项赋与——赋予;C项偃苗助长——揠苗助长;D项沉缅——沉湎)

3.C(A项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与语境不合。B项中置疑:怀疑(常用于否定式)。用词不当。C项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D项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此处用错了对象)

4.D(A项表意不明,“部分中学的选手”可以理解成“部分中学生选手”或“部分中学校的选手”。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根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统计数据”或“《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C项成分残缺。“激发了大家学习成语的兴趣”一句没有主语,可去掉“随着”)

二、5.C(A.说法绝对,“不择手段”的前提条件是目的利益必须合理;B.两者的价值追求并不“都是相同的”;D.对“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的具体表现理解不当,“经历伟大的爱情”不属于“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且不应将之简单分为三个方面)

6.D(A.“创作量多”不是主要原因,且“主要原因”应是“内在结构里的个人主义道德模式诉求”;B.不是所有主人公都具有这些品质;C.将“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与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之后的生命意义”看成选择关系,不符合原文语境意义。另外,“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也是合理的目的)

7.D(托尔斯泰的话不是指问题,反而是以此证明穿越小说的现实价值)

三、8.A(币:礼物,这里作动词,送礼物)

9.A(A.都作介词,把。B.介词,和;连词,和。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连词,于是,就;判断副词,是,就是)

四、10.(l)(4分)张建封虽然(凡事都)请教他,但不敢用职务的事情束缚他,(他)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的女儿嫁给温造作妻子。(大意2分,落实“縻”和“妻”各1分)

(2)(4分)侍臣被凌辱,那么恭敬就不能遍及(所有);执法官吏放纵自我,那么法律制度就会被破坏。(大意2分,落实“见”和“恣”各1分)

11.(5分)才干卓著;为民造福;刚急盛气;执法严厉(勇敢无畏);处事果断。

12.(4分)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13.(l)(4分)①友人散尽,独坐凄寒。②远方战事,忧心国运。③官小禄薄,慨叹白身。④望月思乡,孤独寂寞。(共4分,每点1分,意思近即可)

(2)(4分)环境特点:昏暗而清冷。(2分)用明亮起来的炉火,反衬天色昏暗。(1分)由瓶中被冻住的花,表现天的寒冷,从而衬出环境的清冷。(1分)

14.(6分)(l)风萧萧兮易水寒(2)其叶沃若(3)履而制六合(4)茕茕孑立(5)潦水尽而寒潭清(6)扪参历井仰胁息(7)暮霭沉沉楚天阔(8)一尊还酹江月

五、15.(4分)CD(C项“表达了作者对挥鞭人鞭打牲口这一行力的强烈谴责”错;D项“层层深入地揭示了……重要作用”错)(答对一项2分)

16.(6分)①因无端遭受责打,“委屈”地流泪。②为了生存,“屈辱”地流泪。③为了积聚劳动力量,忍受粗劣的食物,“无言”地流泪。(答对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7.(6分)(l)(2分)生命本身不卑贱,是珍贵的,有尊严的,平等的,但是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忍受生命的苦痛和磨难。(语意相近即可)(2)(4分)①借诗句形象凝练地表现牲口在生活中的艰辛,抒发了对牲口顽强生长的赞美。②使文章内容深进一层,表明生命虽充满苦难,但也要顽强地生长。(答对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8.(6分)答案示例:作者认为,农业并非田园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充满着宁静与平和,而是充满艰难与苦痛。(2分)正如文中的那些“牲口” 一样,它们为了生存,忍受屈辱,眼里总是“噙满泪水”,它们为了生存,忍受疼痛,胃里总会存留“铁丝和铁钉”。牲口如此,人更是如此,因为我们从大地上要 获得一把粮食,就要付出皮肉之苦。(2分)示例略。(准确理解句子含义,2分;结合文章内容合理阐述;2分,能结合白己的个人经历或者阅读体验分析,2分。)

六、19.(4分)示例:李克强总理赞扬了三联书店创建24小时不打烊书店,(2分)希望它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2分)(语意相近即可)

20.(6分)评分标准:(l)扣住中心句,结合所选人物续写,完整续写三句,(3分)(2)修辞运用得当,语意连贯(3分)。

参考示例:是孜孜不倦的思考,让出身低微的孔子成为了名垂千古的大成至圣;是超凡脱俗的智慧,让形容枯槁的庄子成为了逍遥自在的南华真人;是开天辟地的理论,让潦倒一生的马克思成为了开启时代的革命导师;是石破天惊的发现,让重病缠身的霍金成为了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

【文言文参考译文】

1.温造,字简舆,仪表俊美奇伟,秉性酷爱读书,年轻时为人气盛。寿州刺史张建封听说他的名声,用文书钱财聘请他,温造高兴地说:“真实让人满意的人 啊。”于是到寿州跟从张建封。张建封虽然凡事都请教他,但不敢拿职任束缚他。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此时李希烈谋反,攻陷城邑。天下各城镇掌握兵权者,暗中相互动摇,驱逐主帅自立,德宗忧虑这件事情。趁刘济正向朝廷表示效忠的时候,悄悄下诏书命令张建封 挑选纵横游说之人去劝说刘济。张建封强行委任温造为节度参谋,派他出使幽州。温造同刘济谈话还未说完,刘济伏地流泪说:“我偏处远郡,见识短浅,不知天子 神圣,大臣竭尽忠诚。我甘愿在诸将领之先,为朝廷效命出力。”温造回来,张建封把此事呈报朝廷。皇上下诏乘驿马兼程入朝进奏。皇上喜欢他的才能,问温造的 家世和年龄,温造回答道:“我的五世祖温名叫大雅,外五世祖是李勣。我的年龄三十二岁。”德宗皇帝认为他是个奇才,想任用为谏官,因为他泄露谈话内容便终 止没用。又离开,隐居东都。

长庆初年,担任太原幽镇宣谕使。回到京城,升任殿中侍御史。田弘正遇害,以起居舍人的身份又到镇州行营宣旨抚慰。不久,谏议大夫李景俭去拜访宰相,温造坐 下与他同饮,(醉酒得罪宰相),被调出京城担任朗州刺史。开通后乡渠上百里,灌溉农田二千顷,百姓因此受益,号称“右史渠”。调任左司郎中,不久,升任御 史中丞。

温造性情刚烈急躁,如果有人触怒了自己,即使是权贵,也要在气势上胜过他。路上遇到左补阙李虞,怨恨他不让路,抓来他的侍从鞭打侮辱。左拾遗舒元褒等人上 言说:“温造抛弃蔑视典礼,无所畏惧,侮辱天子的侍臣。凡是事情虽小关系到名分道理的,不能失礼。如果失礼,祸乱就会由此产生。左拾、补阙职位虽低,是侍 臣;中丞,地位虽高,是执法官吏;侍臣被凌辱,那么恭敬就不能遍及所有;执法官吏放纵自我,那么法律制度就会被破坏。温造擅自尊大,有忽视超越本分的嫌 疑,请求将他论罪处理。”皇上于是下诏:台官、供奉官同走一条道路时,听凭先后次序行走,相遇时就行揖让之礼。温造弹劾抨击无所畏惧,揭发南曹伪宫九十 人,主吏全都论罪处死。升任尚书左丞,封为祁县子。

大和四年,兴元军叛乱,杀死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平定这一*,文宗也认为它可以,于是就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的官职,允许他可以 见机行事。温造果断地杀掉八百多人。把亲手杀掉李绛的人,剁为肉酱;发布杀害李绛命令的人,处以极刑。拿来一百个首级祭奠李绛,其余的全部投入汉江。

大和五年,进入朝廷担任兵部侍郎,自称有病,出任东都留守,不久,担任河阳节度使。上奏修复怀州的古秦渠枋口堰,来灌溉济源等四县的五千顷田地。大和七 年,召入朝廷担任御史大夫。皇上正要倚重他担任宰相,恰逢他生病,不能上朝,于是改任礼部尚书。去世,享年七十岁,追赠尚书右仆射。

2.凡是不能很好教育子女的父母,也并非要让子女走向犯罪,只是难于下狠心呵责怒骂,怕伤了孩子的脸面;不忍心鞭鞑,怕孩子受皮肉之苦。可是,比方说,一 个人生病的时候,怎么能不用汤药针灸治病呢?又应该想想那些勤于督促训导孩子的父母,怎么会愿意呵责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呢?实在是不得已啊!

高考四川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