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公卫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 ||
|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 
 一、绪论  | 
 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概念  | 
 (1)概念  | 
| 
 (2)工作条件  | ||
| 
 (3)研究对象与任务  | ||
| 
 2.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 
 (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与分类  | |
| 
 (2)职业性损害、职业病、职业病特点、法定职业病及其范围、职业性多发病和职业特征  | ||
| 
 (3)影响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的因素  | ||
| 
 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工作  | 
 (1)三级预防原则  | |
| 
 (2)职业卫生工作内容  | ||
| 
 二、工作过程对机体的影响  | 
 1.职业生理学  | 
 (1)工作过程中生理变化与适应  | 
| 
 (2)工作负荷评价  | ||
| 
 (3)作业能力  | ||
| 
 2.职业心理学  | 
 (1)工作时的心理变化  | |
| 
 (2)职业紧张  | ||
| 
 (3)紧张反应的表现  | ||
| 
 3.职业工效学  | 
 (1)工作过程中的生物力学  | |
| 
 (2)人体测量及应用  | ||
| 
 
  | ||
| 
 四、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 
 1.概述  | 
 (1)生产性粉尘的概念与分类  | 
| 
 (2)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 ||
| 
 (3)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 ||
| 
 (4)尘肺的概念与分类  | ||
| 
 (5)尘肺的诊断与处理  | ||
| 
 2.矽肺  | 
 (1)矽尘、矽肺概念  | |
| 
 (2)矽肺的病理改变  | ||
| 
 (3)矽肺的X线表现、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 ||
| 
 (4)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  | ||
| 
 3.石棉肺  | 
 (1)石棉肺的病理表现  | |
| 
 (2)石棉肺X线表现、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 ||
| 
 五、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 
 1.概念  | 
 (1)物理因素分类  | 
| 
 (2)物理因素的特点  | ||
| 
 2.高温及低温  | 
 (1)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  | |
| 
 (2)高温作业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 ||
| 
 (3)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 ||
| 
 (4)中暑的概念  | ||
| 
 (5)中暑的类型、机制及临床表现  | ||
| 
 (6)职业性中暑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 ||
| 
 (7)防暑降温措施  | ||
| 
 (8)低温对生理功能和作业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 ||
| 
 3.噪声  | 
 (1)生产性噪声的概念、来源及分类  | |
| 
 (2)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危害  | ||
| 
 (3)预防噪声危害的措施  | ||
| 
 4.振动  | 
 (1)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 |
| 
 (2)手臂振动病  | ||
| 
 (3)预防措施  | ||
| 
 5.非电离辐射  | 
 (1)高频电磁场与微波对机体的影响、防护措施  | |
| 
 (2)紫外辐射对机体的影响、防护措施  | ||
| 
 6.电离辐射  | 
 (1)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  | |
| 
 (2)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 ||
| 
 六、职业性肿瘤  | 
 职业性肿瘤  | 
 (1)职业性肿瘤的概念  | 
| 
 (2)职业性致癌因素  | ||
| 
 (3)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特点  | ||
| 
 (4)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  | ||
| 
 七、妇女职业卫生  | 
 妇女职业卫生  | 
 (1)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妇女的特殊影响  | 
| 
 (2)妇女职业卫生特点  | ||
| 
 (3)妇女职业卫生保护的主要措施  | ||
| 
 八、农村职业卫生  | 
 农村职业卫生  | 
 (1)农业生产的职业卫生  | 
| 
 (2)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特点和服务内容  | ||
| 
 九、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  |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  | 
 (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  | 
| 
 (2)职业健康监护基本内容  | ||
| 
 (3)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步骤和常用分析指标  | ||
| 
 (4)职业卫生调查类别和步骤  | ||
| 
 十、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  |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  | 
 (1)职业卫生法规与监督  | 
| 
 (2)职业卫生标准  | ||
| 
 (3)职业卫生管理  |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