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 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2000 年至2004 年有关固定资产业务的资 料如下:
(1) 2000 年10 月28 日,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购进一台需要安装才能投入使用的设备,支付买价199 万元,运输设备过程中支付运输费8000 元,保险费2000 元。在该设备安 装过程中,领用自产商品一批,该批商品的实际生产成本为16 万元,市场销售价格为20 万元,按税法规定须按市场价格计征增值税,用银行存款支付安装人员工资费用4.6 万元。 2000 年12 月31 日该设备安装完工达到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甲公司对此设备采用年数 总和法计提折旧。该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为5 年,预计净残值为14 万元。
(2) 2003 年12 月31 日,由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该设备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44 万元,为此甲公司对此设备计提了减值准备,假设该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均不变。
(3) 2004 年6 月30 日将该设备出售,收到价款30 万元。并如数存入银行。另以银行存 款支付清理费用2 万元。
要求:(1)编制购入设备、安装和交付使用的会计分录。
(2)计算该设备2001 年、2002 年和2003 年应计提的折旧额并编制有关的会计分录。
(3)编制出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应交税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借:在建工程200
贷:银行存款200
借:在建工程19.4
贷:库存商品16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
借:在建工程4.6
贷:银行存款4.6
借:固定资产224
贷:在建工程224
(2)2001 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224-14)×5/(1+2+3+4+5)=70( 万元)
借:制造费用70
贷:累计折旧70
2002 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224-14)×4/(1+2+3+4+5)=56( 万元)
借:制造费用56
贷:累计折旧56
2003 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224-14)×3/(1+2+3+4+5)=42( 万元)
借:制造费用42
贷:累计折旧42
计提减值准备:224-70-56-42-44=12 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12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2
2004 年1 至6 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44-14)×2/(1+2)×6/12=10 ( 万元)
借:制造费用10
贷:累计折旧 10
(3)借:固定资产清理46
累计折旧178
贷:固定资产224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2
贷:固定资产清理12
借:银行存款30
贷:固定资产清理30
借:固定资产清理2
贷:银行存款2
借:营业外支出6
贷:固定资产清理6
2.万利公司生产的W 产品需要经过三道加工工序制造完成,直接材料分别于每道工序开始 加工时投入。某月生产完工产品150 件,月末在产品50 件,假设各工序在产品均完成本工序50%的加工。资料见下表:
材料费用定额(元)工时定额(小时) 在产品(件)
第一道工序10 4 10
第二道工序14 6 20
第三道工序16 10 20
本月W 产品应负担的各项成本费用如成本计算单所示:
产品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W 产量:200 件
成本项目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产成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1560 5820
直接人工400 1676
制造费用290 1094
合计2250 8590
要求: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W 产品的产成品和在产品成本,并填列在产品成本计算单中。
[答案]
直接材料
全部材料费用=10+14+16=40(元)
第一道工序:(10/40)×100%=25%
第二道工序:[(10+14)/40]×100%=60%
第三道工序:[(10+14+16)/40]×100%=100%
在产品约当产量=10×25%+20×60%+20×100%=34.5(件)2007年初级会计实务模拟试题一(上海国家会计院)来源:考试大 2007/7/6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五、综合题(本类题共2 题,共20 分,每小题10 分。凡要求计算的项目,均须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出现小数的,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凡要求编制的会计分录,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写出一级科目。要求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中的指定位置答题,否则按无 效答题处理。)
1.A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 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2000 年至2004 年有关固定资产业务的资 料如下:
(1) 2000 年10 月28 日,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购进一台需要安装才能投入使用的设备,支付买价199 万元,运输设备过程中支付运输费8000 元,保险费2000 元。在该设备安 装过程中,领用自产商品一批,该批商品的实际生产成本为16 万元,市场销售价格为20 万元,按税法规定须按市场价格计征增值税,用银行存款支付安装人员工资费用4.6 万元。 2000 年12 月31 日该设备安装完工达到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甲公司对此设备采用年数 总和法计提折旧。该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为5 年,预计净残值为14 万元。
(2) 2003 年12 月31 日,由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该设备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44 万元,为此甲公司对此设备计提了减值准备,假设该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均不变。
(3) 2004 年6 月30 日将该设备出售,收到价款30 万元。并如数存入银行。另以银行存 款支付清理费用2 万元。
要求:(1)编制购入设备、安装和交付使用的会计分录。
(2)计算该设备2001 年、2002 年和2003 年应计提的折旧额并编制有关的会计分录。
(3)编制出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应交税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借:在建工程200
贷:银行存款200
借:在建工程19.4
贷:库存商品16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
借:在建工程4.6
贷:银行存款4.6
借:固定资产224
贷:在建工程224
(2)2001 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224-14)×5/(1+2+3+4+5)=70( 万元)
借:制造费用70
贷:累计折旧70
2002 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224-14)×4/(1+2+3+4+5)=56( 万元)
借:制造费用56
贷:累计折旧56
2003 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224-14)×3/(1+2+3+4+5)=42( 万元)
借:制造费用42
贷:累计折旧42
计提减值准备:224-70-56-42-44=12 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12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2
2004 年1 至6 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44-14)×2/(1+2)×6/12=10 ( 万元)
借:制造费用10
贷:累计折旧 10
(3)借:固定资产清理46
累计折旧178
贷:固定资产224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2
贷:固定资产清理12
借:银行存款30
贷:固定资产清理30
借:固定资产清理2
贷:银行存款2
借:营业外支出6
贷:固定资产清理6
2.万利公司生产的W 产品需要经过三道加工工序制造完成,直接材料分别于每道工序开始 加工时投入。某月生产完工产品150 件,月末在产品50 件,假设各工序在产品均完成本工序50%的加工。资料见下表:
材料费用定额(元)工时定额(小时) 在产品(件)
第一道工序10 4 10
第二道工序14 6 20
第三道工序16 10 20
本月W 产品应负担的各项成本费用如成本计算单所示:
产品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W 产量:200 件
成本项目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产成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1560 5820
直接人工400 1676
制造费用290 1094
合计2250 8590
要求: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W 产品的产成品和在产品成本,并填列在产品成本计算单中。
[答案]
直接材料
全部材料费用=10+14+16=40(元)
第一道工序:(10/40)×100%=25%
第二道工序:[(10+14)/40]×100%=60%
第三道工序:[(10+14+16)/40]×100%=100%
在产品约当产量=10×25%+20×60%+20×100%=34.5(件)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定额总工时=4+6+10=20(小时)
第一道工序:(4×50%)/20=10%
第二道工序:(4+6×50%)/20=35%
第三道工序:(4++6+10×50%)/20=75%
在产品约当产量=10×10%+20×35%+20×75%=23(件)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1560+5820)÷(150+34.5)×150=6000 (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1560+5820)÷(150+34.5)×34.5=1380 (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400+1676)÷(150+23)×150=1800 (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400+1676)÷(150+23)×23=276(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90+1094)÷(150+23)×150=1200 (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90+1094)÷(150+23)×23=184(元)
产品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W 产量:200 件
成本项目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产成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1560 5820 6000 1380
直接人工400 1676 1800 276
制造费用290 1094 1200 184
合计2250 8590 9000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