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法干警>导航 > 真题题库 >山东

2015山东政法干警考试面试题真题

2016-02-22 16:20:00 来源:无忧考网
【例题】老百姓由过去的“信法不如信访”转变为“信法而不信访”,这怎么看?
  【试题解析】典型的社会现象类问题。表面上看考察了群众法治意识的提升,如果只从这一个方面去作答显然过于浅显,可以说这道题目如果考生无法从司法改革方面中的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去近一步挖掘,很难拿到高分。
  【参考答案】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在2014年11月1日公布。可以说新行诉法让“民告官”有了更好的法律支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行政机关与群众之间的“官民纠纷”将逐渐成为主流。群众会逐渐从“信访不信法”变成“信法不信访”。
  长期以来,群众普遍信访不信法,依赖信访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而非司法诉讼。这是因为一些行政机关人治大于法治,领导意志干扰依法办事和公平司法的现象突出,导致法律在群众心中缺乏权威。同时群众遇到问题通过法律途径有时还不如通过信访找“青天”的方式来的好,导致应该通过法律解决的问题变成信访问题。在我国,每年行政诉讼案件约10万件,而相关信访案件却有600万件。如此数据可见一斑。
  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让群众信法而不是信访。信访可以说是我国人治思想下的一种产物,既耗费当事人的大量精力财力,也给各级国家机关带来了巨大的信访资源压力,并不符合现代社会解决社会矛盾的要求。只有推进依法治国,行政机关严格按照法律办事不干扰司法裁判,法院能够公正审理不偏向行政机关,审判结果能够得到贯彻执行而不是推诿拖拉,法律自然能够在群众中树立权威,行政机关和行政干部自然能够在法律的约束下自觉守法,群众自然会在遇到问题矛盾的时候能寻求法律的途径来解决。
  可以说,要解决当前信访量远大于司法诉讼的问题,要进一步减少矛盾社会矛盾,要让群众信法而不信访,我们必须坚持推动依法治国,必须贯彻执行新行诉法,必须保障司法公正。
  (2)哲理类题目。这类题目在政法干警考试中经常以名言警句的形式出现,本次政法干警的面试中就出现了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名言警句。
  【例题】有句话说“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请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试题解析】典型的哲理类问题。考察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当中关于对公平正义的理解,正确处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是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此节内容在专业专项课程中有过具体讲解。
  【参考答案】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没有程序的正义就没有实体的正义”这是一句非常的英国法谚,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通过程序公正确保实现个案的实体公正,决定了法治与恣意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程序正义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于公平正义的具体要求。
  一方面,实体正义的实现有赖于程序正义的保障;另一方面,程序正义有自己独立的评判标准,程序正义相对于实体正义又具有独立性。正当法律程序有利于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是民主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司法公正,在于程序正义神圣不可侵犯2015年12月15日,呼格吉勒图被错误执行死刑时隔18年之后,在举国瞩目下得以纠正,无疑,这一迟来的正义还是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期待。呼格吉勒图在证据链条上存在多种空白的情况下就被定罪,程序被当做可有可无的工具,这使得案件很难办成铁案,仅仅62天,呼格吉勒图便走完了全部法律程序,被从重从快掉了,显然这本身就视程序正义如敝屣,这是今后历史所应极力避免的现象。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具有密切的联系,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外部形式,是实体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内在目标,也是程序公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法治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好程序和实体的关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合理均衡:一方面,应当高度重视程序的约束作用,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切实保证程序的公正;另一方面,不应极端化地强调程序而忽视实体上的公正,反对那种“只要程序公正,实体则必然公正” ,以及“只要程序正确,实体则可以在所不问”的观念和作法。
政法干警山东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