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师招聘>导航 > 模拟试题 >黑龙江

2015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 试卷及答案

2015-09-25 09:51:00 来源:无忧考网
一、单项选择题
  1.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
  答案:A
  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答案:B
  3.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答案:A
  4.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答案:A
  5.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答案:C
  6.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答案:D
  7.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答案:A
  8.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答案:A
  9.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答案:A
  10.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答案:C
  11.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答案:B
  12.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
  答案:B
  13.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答案:C
  14.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答案:A
  15.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答案:A
  16.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
  A.行动对抗
  B.不团结、不信任
  C.拉帮结伙
  D.互相为难
  答案:A
  17.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答案:A
  18.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
  A.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高阶段
  答案:D
  19.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答案:A
  20.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环境因素
  答案:A
 二、填空题
  21.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终目标出发,_________地揭示其先决条件。
  答案: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
  22.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_________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答案:教
  23.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_________。
  答案:课堂社会环境。
  24._________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答案:任务分析
  25.在进行_________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
  答案:任务分析
  26.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________。
  答案:课堂情境
  27.课堂管理_________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答案:始终制约
  28.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________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答案:共同活动
  29.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________,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答案:固定的编制
  3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_________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答案:约定俗称
  31.教学策略指_________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
  答案:教师
  32.发现教学又称_________,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
  答案:启发式教学
  3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_______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答案:群体规范
  3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________。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
  答案:定型的期望
  35.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________。
  答案:正式群体
  36.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_______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答案:联合群体
  37.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_________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
  答案:持久地
  38.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________,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答案:学习环境
  39.集体则是_________的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答案:群体发展
  40.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_______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答案:人际关系
 三、简答题
  4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案要点】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
  (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
  42.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
  【答案要点】
  (1)学习时间管理;
  (2)学习环境的设置;
  (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
  (4)学习工具的利用;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4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答案要点】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
  44.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
  【答案要点】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
  45.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答案要点】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教学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
  (5)合作学习模式。
  46.怎样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答案要点】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四、论述题
  47.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1)教师的领导风格
  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2)班级规模
  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
  其次,学生越多,学生间的差异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
  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3)班级的性质
  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4)对教师的期望。
  48.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的注意事项。
  【答案要点】
  (1)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能理解时,教师可以给以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依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
  (2)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推理而求得答案。
  (3)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以较少指导;对于能力较弱个性依赖的学生给以较多指导,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

教师招聘黑龙江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