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
2、追求整体性课程目标是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 )
3、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
4、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义务履行。( )
5、教育政策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
7、《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
9、教师具有独立工作的权利,即教师依法享有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和评价的权利。( )
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
一、单项选择题(共150题,每小题1分。)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
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12、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小学教师资格,必须通过( )考试。
A.公务员
B.国家教师资格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
13、《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教育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受理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次数为(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4、下列不属于新的课程体系所涵盖的一项是( )。
A.幼儿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通高中教育
D.中等职业教育
15、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必须由具有我国国籍、在我国境内定居、并具有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我国学校的( )。
A.教师
B.校长
C.行政人员
D.教辅人员
16、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 )。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18、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
A.教学计划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程标准
19、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精神的是( )。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
B.初中阶段分科为主
C.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高中阶段以分科为主
20、《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认定,学校对学生安全负有的职责是( )。
A.教育、教学和监护
B.教育、管理和保护
C.教育、教学和监管
D.教育、监管和救护
21、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A.鼓励
B.支持
C.协调
D.鼓励和支持
22、教师所享有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权利是( )。
A.教育教学权
B.科学研究权
C.管理学生权
D.获取报酬待遇权
23、下列说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规定的是( )。
A.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收取学杂费
B.义务教育实行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C.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D.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教师培养,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24、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2)班进行数学单元测试后,有五位同学成绩不及格,其数学老师王某罚这五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并把试卷挂在胸口,让全校师生观看,结果造成这五位同学中有两位不肯上学,一位学生要求转学。对这件事的处理,正确的是( )。
A.学生不上学或者转学是他们的自由,学校不能干涉
B.教师体罚并侮辱学生,影响恶劣,学校应该给予该教师严厉处分,甚至解聘
C.学生家长应该批评自己的孩子,把他们强行送回学校
D.只要能把考试成绩搞上去,用什么方法都无所谓
25、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
D.交流和学习
2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 )公办学校的性质。
A.变更
B.调整
C.改变或者变相改变
D.改变
27、男同学小薛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陈某,我爱你”,被上课的李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薛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薛要求李老师归还手机,李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校长了解此事后指出,李老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8、我国新课程改革不倡导的教学观念是( )。
A.教学过程的课程创生与开发
B.教学过程的封闭与****
C.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
D.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与互动
29、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 )。
A.导向性
B.对等性
C.强制性
D.有序性
30、《教育法》赋予了学校自主管理权,但自主管理权不是无限的,而应该有一个基本的遵循,因此,( )是学校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据。
A.教师
B.校长
C.学生
D.章程
三、简答题
31、简述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3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33、 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34、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共4题,每小题4分。)
35、论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五、案例分析题(共16题,每小题4分。)
36、初二学生李某不喜欢学物理。物理课上,他趁班主任王老师不注意溜出教室,年老体弱的门卫无力阻拦他跑出校门。李某进入与学校一巷之隔的网吧,受社会不良青年柯某的教唆,在网上参与赌博,王老师对此非常气愤,向学校建议开除李某,校方没有同意,要求班主任对李某进行耐心教育。
(1)除学校、王老师和李某外,该案例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还有哪些?
(2)运用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分析学校和王老师的行为。
37、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课改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