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励志名言>导航 > 最新信息

九年级教师名言名句

2015-05-21 11:51:00 来源:无忧考网

Ctrl+D收藏本站,我们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更多关于励志名言语录的信息,敬请期待!

点击查看:励志名言网 

相关推荐: 小学励志名言| 中学励志名言| 高中励志名言 | 青春励志 | 工作励志 | 学习励志 | 篮球励志 | 爱情励志 | 名言警句 |励志诗词 | 励志签名


九年级教师名言名句


名句解读1:“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该句出自《淮南子·说山训》,表明人类善于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

哲理分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善于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提高行为的预见性和自觉性。

名句解读2:“若言琴上有琴声,防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的《琴诗》表明美妙的琴音来自于手指和琴弦的和谐合作。

哲理分析: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我们要善于利用事物固有的联系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为人类造福。

名句解读3:“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

哲理分析: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之中,人的认识也应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加深。“世界上不存在终极真理,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不可断章取义,把爱因斯坦看成有神论者。

名句解读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哲理分析:事物内部包含的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但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在这里,“学习”是难易转化的条件,“学”则由难转易,“不学”则由易转难。

名句解读5:“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该句出自《孙子兵法·势篇》,其意为: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各以自己的对立面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名句解读6:“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这是德国诗人莱辛的诗句。

哲理分析: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发展之中,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真理将会落后于现实的发展,因此,认识应该不断的扩展和深化。

名句解读7:“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是一首好诗。”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强调后天教育和勤奋在认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哲理分析:人的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名句解读8:“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荀子这句话指出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哲理分析: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是有限的,认识应该不断的扩展和深化。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动力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要重视实践。

名句解读9:“感觉纵然是完善的,也决不会不含有某种杂乱。”这是意大利科学家、哲学家布鲁诺的名言。

哲理分析: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表面的、零乱的、肤浅的,必须进行加工制作,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名句解读10:“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画家齐白石先生教育弟子的一句话,表明齐老在创作中鄙视摹仿、鼓励创新的绘画风格和对学生严格要求以及严谨治学的高尚人格。

哲理分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人的认识应该不断的扩展和加深,创新是人类本质能力的表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励志名言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