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廖 廓
①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②在一些人的意识里,反省,似乎只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反省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都是必要的,而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有必要、更有价值。
③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考和总结。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刻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而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④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
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
⑤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清醒;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⑥反省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要善于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实践。记得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恩师给我的寄语是:“望你孜孜以求,绘就人生‘前有碧绿、后有金黄’的美好画卷。”现在看来,要使自己“碧绿的青春”得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善于反省,并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新的耕耘,这样才有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成今后更大的成功,真正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⑦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富有创造性、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反省能使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克服自身经验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选自2007年5月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4.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5.作者认为年轻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省”?(3分)
16.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3分)
17.下列名言名句中适合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2分)
A.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2分)
14.①强调反省的重要 ②弓I出论题(答“引出论点”也可) ③作为论据论证论点
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一点1分,答出两点.ap可。共2分)
15.①自身所作所为 ②别人的经验教训 ③挫折和失败 (一点1分。共3分)
16.表明“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是有可能但也不确定的结果,语言准确、严密 (结合原句2分,“准确严密”1分。共3分)
17.A (2分)
愉快是基本标准
周国平
①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②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③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作了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幕荣利。”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真性情。
④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就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惟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
⑤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
15.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2分)
16.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③自然段中“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2分)
17.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④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所阐述的读书应取的诚实态度。(2分)
答:
15.(2分)愉快是读书的基本标准(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也对)。
16.(2分)离开了物质利益的追求,(1分)只追求精神的享受(只出于真性情而读书)。(1分)
17.(2分)感兴趣(感到愉快)的书就读,(1分)不感兴趣的书就不读,不做不懂装懂人人云亦云的事。(1分)
书与人的随想
①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从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因此,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②书籍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使人们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是没有任何疾病的,一张白纸,生机盎然,傲对世界。以后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对世界。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生活困顿,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
③读书之后还要实践。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古话说:读书明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读书给人大的智慧。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④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班乘客留点东西。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写作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说的吃进草,挤出牛奶与血,这是一种创造。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 (作者梁衡,有删节)
13.第①段的主要观点是 ;第③段阐明了 的观点。(2分)
14.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哥白尼的例子有何作用。(3分)
15.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语言形象,耐人寻味。请说说句中“草”和“牛奶与血”的含义。(2分)
16.文章未删节前,作者在第③段中还提到“读书人勇敢”,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进行论述。(6分)
13.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任何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读书之后还要实践(或者:一个人只有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是。擦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评分说明:用自己的话概括亦可。每空1分,共2分)
14.示例:哥白尼的身体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困难,作为物质的人,他的自由越来越少;但是,因为拥有了《天体运行》艺术,他作为精神的人获得了大的自由。通过这个事例具体地论述了书籍能使人获得极大的精神自由。(评分说明:从“物质的人”和“精神的人”两个角度具体分析2分,作用1分,共3分)
15.前人的书 新思想(评分说明:大意正确即可。每点1分,共2分)
16.示例:书中有真理,一个人读书找到了真理,就会变得正直、坚强、执著、勇敢。布鲁诺为了维护日心说,毫不畏惧,被教会烧死在鲜花广场;马寅初即使被批判,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就是因为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道理。这些人之所以勇敢,就是坚信真理站在自己一边。(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对观点的理解1分,运用材料证明2分,材料和观点一致1分,语言流畅1分,共6分)
跨越苦难
①苦难原本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残缺的风景。
②苦难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苦难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的越急,它便追你越紧,苦难是火焰熊熊的炼狱,灵魂在苦难中涅槃,就会显露出金子般的成色……
③四季轮回,既然有春天的葱茏,也就有秋天的落叶;既然有夏天的热烈,也就有冬天的风雪。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苦难,没有理由不善待苦难。
④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苦难宛如天边的雨,说来就来了,你无法逃避,无法退却;苦难又似横亘的山,赶也赶不跑,你只有跨越,只有征服。面对苦难,要紧的是心不烦,意不乱。闭上你的眼睛,聆听一段清泉叮呼的乐曲,幽远清新的旋律会送你一份“心静自然凉”的轻松;放飞你的思想,翻开油墨飘香的书页,睿智俏丽的文字会给你一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在泪水涌出眼眶之前,请抬起你的头。仰望头顶那方包容了亿万年风霜雨雪的天空,读懂那份旷达,那份宽容,那份蔑视一切的恢宏气势后,你怎能不顶礼膜拜,信心倍增?
⑤也许,所有的艰难险阻是通向人生的驿站的铺路石,也许,每一阵雷电霹雳是响彻青春岁月的爵士乐。曹雪芹满腔辛酸作成《红楼梦》,贝多芬用苦难谱写《第九交响曲》,诺贝尔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震慑世界的一声巨响。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富迷人的财富。
⑥失意的时候,总要忍不住说日子难过。但再苦再难也得过。人生如爬山,苦难便是通向山巅的崎岖小路。不曾历经苦难,你就永远只能在山脚下徘徊,永远无法领略虎啸生风,群峰叠翠的无限风光。
⑦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思想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⑧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然后投入所有的心智所有的激情,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用一生的无畏和执著浇灌勃勃生命,如花绽放。
⑨接受苦难,不为别的,就为你来到了这世上;跨越苦难,不为别的,只为你不白活一回。
20.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2分)
答:
21.语段②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1分)
答:
22.文中引用曹雪匠、贝多芬、诺贝尔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3分)
答:
23.理解语段⑥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
答:
24.联系你的生活,谈谈你是如何面对困难的?(3分)
答:
20.接受并战胜苦难,就会走向成功。(共2分,引原文不给分,概括不全面可酌情扣分)
21.比喻论证。(1分)
22.证明了“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厚迷人的财富”这一道理。或证明了“接受并战胜苦难,,就会走向成功”这一道理。
例1:巴尔扎克废寝忘食著成《人间喜剧》。
例2:爱迪生历尽艰辛发明了电灯。(表述2分,举例1分)
23.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论证),(1分)论述了在困难面前要吸取经验与教训,接受挑战,磨炼意志,从而增强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走向成功。(1分)
24.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遭到的困难(1分);写出面对困难的过程(1分);谈出从中得到的启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