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导游证考试>导航 > 备考辅导

传说典故:岳阳君山封山印的传说

2009-01-23 23:09:00 来源:无忧考网
在君山龙口东侧,二妃墓右侧的临湖岸上有两颗秦始皇的封山印。

  秦始皇(前259-210)年,即嬴政,战国末,秦国国君,秦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在此期间,他曾到过君山。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八年(公元前219)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妃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 ’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葬之’。于是秦王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洞庭湖志》也有类似的记载说,秦始皇南巡乘船至湘山(君山)附近突然湖风浊浪,船不能行进,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报:“此地名君山,湘君女神之的所在,故作此患。”秦始皇听后大怒曰:“岂有君之理?”人们劝他去山上拜一拜湘君,求湘水神宁波息浪,可是秦始皇凭借君临一切的威力,不肯求拜,反而令刑徒三千伐尽其树,放火烧山毁尽其庙宇、亭台,并掏出九龙镶金的玉玺,对准岩石用力盖去,留印封山,意思是使湘水女神不再为患。当时洞庭湖仍湖风大作,波浪滔天,船只被阻隔在君山。秦始皇深知制服不了湘水神,最后只得上山求拜,才使得风浪平息,船只畅通。后人将秦始皇留在石壁上的四颗大印,称为“封山印“。

  虐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今日君山树木葱茏,翠竹连绵。虽然世态沧桑,但历史明镜高悬,始皇功过,自有评说。封山印,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和湖浪的剥蚀,不脱不落。该印长1.2米,宽0.8米,字迹明显,有刻痕,笔法苍劲,有释为篆文“永封”者,有释为篆文“封山”者,还有人认为是一种道家符咒,也有人认为是元代人刻的“巴思八”文字中的几个字。熟是熟非,有待考证。此印原有四颗,在“文化*”期间的1968年被炸毁了两颗,至今那石壁上尚存的两颗是否要给自诩为“功过三皇,德高五帝”的秦始皇利用权贵所施的那种*威作个铁证,去控诉秦始皇下令砍伐君山树的残暴?千古功罪,毋需用言赘说。

  另外,在封山印左边10米的岩壁上,还有用隶书刻着的诗一首,署名陈三辰。由于年代的久远和湖水的冲刷,现在此诗的第一个字很难考辨。为了完整地保留古代文化,现将此诗收录于此,供专家、学者订正。诗曰:

  “ □庆四年正月九,偷关寻胜到山陬。古今富贵同湖水,云影波光不少留。”

导游证考试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