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跨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
毕节之名,始于元代年。在历曾是历代郡、府、路、司、卫、道、署的所在地。秦设汉阳县,汉改平夷郡,唐设羁糜州,宋设羁糜禄州,元设长官司和驿,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设毕节卫,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撤卫设县。1993年12月10日撤县设市。现为毕节地区行政公署、毕节市人民政府驻 地,是黔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
毕节市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宽80公里,总面积3414.91平方公里。东与大方县相邻,南与纳雍县相 连,西南与赫章县、云南省镇雄县毗邻,北与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隔赤水河相望,距省会贵阳178.3公 里,321、326国道在市区交汇。
毕节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区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逐渐下降,处乌箐梁子海拔2217米,最低处里匡岩海拔470 米,平均海拔1511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954毫米,年均日照1378小时,无霜期235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峰峦叠现,气势磅礴,溪流纵横,壑谷幽深,旖旎多姿的自然风光为毕节市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毕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境内有古人类活动遗址、古战场、古摩崖、古城垣、古庄园、古道路,有纪念红军长征转战云、贵、川三省的革命活动基地,有市政府近年投资开发的观光游览景点,丰富的人文景观既有文化内涵,又有时代气息,为毕节市的旅游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毕节市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