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个洞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现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达十五窟。东魏石雕比例适度,形象写实、逼真,生活气息浓郁;唐代雕像则愈见严谨、洗炼、精湛。唐代石雕体态生动,姿势优美,刀法洗炼衣纹流畅,具有丰富的质感。第九窟“漫山阁”中的弥勒大佛坐像高约8米,比例和谐,容貌端庄凝重;下层观音立像,高约11米,形体丰满,璎珞富丽,纱罗透体,而普贤雕像,面带微笑,治然自得,是石雕中的精品。明人张冕《天龙寺》诗有“门对虬松欹偃石,殿围龙柏倒撑丘”句,即指此景。天龙山上,还有遍山松柏,尤以盘龙古松龙游神盘,纵横缠绕,为天龙山上又一奇观。
天龙山石窟以其造型的娴熟、比例的适当、线条的柔和、雕刻的精细为我们研究佛教、美术、雕刻、建筑各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在世界雕塑艺术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天龙山有八景:一、崇山翠环天龙山环山数十里尽是茂密的树林。以碧玉苍翠的松柏为主,四季常青,郁郁葱葱,晋藩靖安王朱胤龙1607年游天龙山,有感于天龙山之胜景,以崇山环翠赞之。二、高阁停云 高阁为天龙山漫山阁。每逢雨过天晴,云雾缭绕,高阁仿佛置身于茫茫云海岚烟之中,有“飘飘入仙境”之感。三、鼎峰独峙圣寿寺对面南山有座山峰屹然突起,状如香炉,故名香炉峰。鼎峰上云丝飘飘,仿佛是炉中的袅袅轻烟徐徐上升,有香炉吐轻烟之妙。四、石洞栈道天龙山石窟开凿在东西两峰的悬崖峭壁,旧时有栈道攀缘,沿栈道可进入每一窟内。五、柳跖旗石春秋奴隶起义领袖插旗的一块巨石,巨石耸立于香炉顶峰,石上有臼深三尺许,用来插旗。此石衬托在葱茏苍翠的松柏下,蔚为壮观。柳跖峪中,除柳跖旗石外,还有柳跖的遗迹八处。六、龙潭灵泽位于天龙山东西两峰之间,古人凿石为洞,深广各两丈有余,水生于石底,大旱澄清,甘甜清凉,为天然优质矿泉水。七、高欢暑宫 “偶向深山访旧踪,宫名避暑在天龙”,避暑宫为东魏大丞相高欢的避暑之地,现仅存旧趾。八、虬柏蟠空三晋之奇景,天龙山圣寿寺山门前的千年古松身如蟠龙盘绕,极似伞盖蔽日,蜿蜒盘旋,好似一条虬龙在空中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