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上桥
在华县赤水镇西的赤水河上有一座保护完好的古代双重石桥,即赤水桥上桥。桥为东西走向,桥面宽5米,长70米。桥身全部以花岗石条砌筑, 下桥为7孔拱形石桥,上桥为九孔拱形石桥,在第2孔至第8孔桥拱上方正中,各有一个石雕龙头,桥北有石雕龙尾。据《三续华州志》记载: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 年),竣工于康熙六年(1667年)。后因山洪暴发,河床淤高,桥眼堵塞,遂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在原桥之上叠建了一座九孔石拱桥,从而形成了桥上桥的奇观。后来下桥被淤泥淹没,与八十年代初,被当地群众挖取砂石时发现,从而使”桥上桥”的奇姿展现于世。赤水桥上桥1992年4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关
在潼关城东约1500米处。北临黄河天险,南依牛头山源,用砖砌筑高墙,是古潼关门户。门外横额书“第一关”,里额书“金陡关”,字迹丰满圆润,苍劲有力,均为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手笔。关隘当险而立,高原夹道,仅容单车,行走五里,视力所及,一线青天。入关经第一寨,始见潼关东门。唐代诗人杜甫有“丈人视要处,窄路容单车,艰难奋长戢,万古用一夫”的诗句,以赞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