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冬,我国地质学家卞美年教授到禄丰考察地质,想从那些八公尺厚的红色土层中寻找盐和石膏矿,到禄丰听农民说红层中埋有龙骨,他进行了小规模的发掘,并找到许多。此后,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教授通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先后发表了《禄丰蜥脚类恐龙的初步研究报告》等论文,受到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重视。随后,禄丰恐龙博物馆的名字被很多国家写进了古生物和生物教科书之中。1984年12月,县文化馆又在宋家坡发掘了一条长约6米,高2米多的完整恐龙化石,这是自60年代以来所发掘的6条恐龙化石中最完整的一条。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和分析,禄丰恐龙生活在一亿八千万年前的晚三迭纪,大约又在八千万年前突然消失了。它是中生代地球上早期恐龙起源、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禄丰恐龙分属于蜥龙目和乌龙目两大家族,包括禄丰龙、云南龙、兀龙、芦沟龙、中国龙和大地龙等六个属的至少八个种,体形有大有小,食性有素食者和肉食者之分。禄丰恐龙时代较早,代表性强,是阐明恐龙起源、演化和发展的珍贵化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