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沙关古称石门关,位于盐津县城西南22公里,是古人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湍急的关河像一把利剑将险峻的石山一劈为二,形成了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的川滇要道。西岸岩壁上刻有“滇南枢纽”、“其险也若此”等大字,被誉为“滇南第一关”。
盐津豆沙关风景名胜区有的“五尺道”遗迹。五尺道始建于秦,现残存长约350米,道宽五尺,每级石阶宽窄高低不一, 路面留有马蹄痕印数十个。 它是由川入滇,到缅甸、印度的“蜀身毒道”(古西南丝路)的重要通道。
关上有个唐碑亭,亭内岩壁上是的唐袁滋摩岩。袁滋是唐朝御使中丞、的书法家。这块摩岩,是袁滋于公元794年(唐贞元10年)出使云南,路过石门关时刻下的,现已被列入重点文物。与摩岩对峙的东岩石壁上可以观看神秘的古代“人悬棺”葬。现存有5具古代棘人悬棺,对于研究棘人的兴衰具重要的价值,是珍贵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