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9月1日,滴水洞正式对外开放,并陆续修造了许多旅游景点与设施。滴水洞门楼,依山造势,顶部垂着深灰色的石钟乳,中覆着紫藤、络石、乌萝,古趣盎然,上题“滴水洞天”4个朱红大字。门楼建在水滨崖边, 韶山水库波光粼粼,岩边松柏劲拔,给游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加上守卫者仍保留全副武装,仿佛毛泽东仍在洞中安歇。进得门楼,临水一亭翼然,倚栏俯仰,只见山风拂面;又见游道右侧山岩石壁上,倏然从松树间跃出灵气飞动的“滴水洞”3字,正是毛泽东的手迹。道边的黑色山体上,嵌着一块块名人留言的青石碑。漫步滴水洞游道,仿如置身诗情画意中,松与竹,青葱得痒人心肺,山花、野鸟、人面、歌声,使人陶醉。
前来滴水洞探幽访胜的游客,当然想领略一下“水滴洞响”的神奇。据说,原在一条溪桥的桥头,有一个1米见方的石洞,不管天干天雨,洞内总是滴水, 经年不断,水滴入洞,产生回声,优雅动听。然而后来在修建水库时,却把这个山洞淹没掉了,致使许多游 客在寻洞不着的情况下惋惜地发出“滴水洞无洞, 花明楼无楼”的调侃之语。毛氏族谱中有咏滴水洞的诗云:“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未识,石桥如锁几重关。”是的,昔日,滴水洞因其封闭,才锁在深山迷雾中,灵秀聚钟人未识;今天,滴水洞因其开放,才敞开闺门迎四方,风物动人美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