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溪,是发源于双牌县阳明山的一条小溪,流经祁阳盆地看在县城南郊2公里处的古渡口流入湘江,这里溪水两侧和湘江的南岸五峰陡峭,古树茂盛,不管是唐朝的梓树,还是宋朝的柏树和元、明、清朝的松树、檀树,都是郁郁葱葱。在浯溪的山上,布满了奇形怪状的岩石,有的像怒吼的雄狮,有的似飞跃的猛虎,有的如卧伏的老牛,有的如同搔首弄姿的小猴,景观十分奇特。
浯溪碑林不仅山奇水秀,在文学史和书法更为后世称道。公元764年,元结写下了《大唐中兴颂》,记述安史之乱。嗣后,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9.6平方米的摩崖之上。元文、颜字,加之天公造就的峭岩,文奇、字奇、石奇,世称"摩崖三绝",被尊为国宝。历代文人学士到此游览,呤诗作赋,铭刻石上。自唐、宋、元、明、清以来,留下的诗、词、赋、文等摩崖石刻505方之多,形成了驰明中外的诗海碑林,对史学、文学、文字、书法的研究保存了珍贵的资料。浯溪碑林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