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名儒郑露兄弟舍宅为寺,由开山始祖金仙禅师作为主持,所以名金仙院。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金仙院经扩建后,改名为金仙寺。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寺僧志彦被诏进宫,奉命讲解《四分律》,遂赐名为灵岩寺,不久并由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匾。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始改名为广化寺。当时全寺有十大院,所辖小庵达120座之多,寺僧约千余人,可谓广化寺的全盛时期。
此后,广化寺迭经兴废,阅尽沧桑。清末光绪年间,广化寺按照旧时规制,进行大规模的重建,遂使殿字峨巍,渐复旧观。及至*期间,广化寺也和全国其他寺庙一样,在劫难逃,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1980年以来,在圆拙法师主持下,广化寺又再次被重新修复。现在,广化寺规模宏伟,占地3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6000多平方米,从山门到大悲楼,全长358米,寺周围墙,计长2华里多。
广化寺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大悲楼等。山门外高大的照壁上,刻有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所书“庄严国上,利乐有情”八个大字。大雄宝殿进深四间,面阔五间,高达20米,面积340平方米,看去极为壮伟。殿前并有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所制高约3米,八角五层,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的石经幢两座。中轴线的东西两侧,主要为钟楼、鼓楼、祖师殿、伽蓝殿,罗汉堂、禅房、客房、膳堂、戒堂、方丈室、看山楼、溪声阁等。此外,寺的东侧尚有南宋孝宗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以前所建释迦文佛舍利塔。塔为木结构建筑,风姿可人,现在基本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