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儒家理论上讲,崇文门与宣武门的命名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礼制,两门一文一武地对应,取意“文治武安,江山永固”。因为取武为意,明清时期城门守军训练用的护卫校场便设在了宣武门外。而宣武门大街南端的菜市口,过去则是用来处决犯人,执行死刑的刑场。犯人问斩,都从宣武门出往菜市口,城门洞顶上刻有“后悔迟”三字。
北京城里的会馆,70%集中在了宣南,清军入关以前,外城显少有人居住,那时的宣南,一片片空地之上,随处可见水潭土埠,丛苇茂林。顺治八年,清政府御令满汉分城居住,宣南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汉族文人聚居之地,会馆自然就多了起来。
宣武门内的天主堂,是北京的第一座教堂。明万历二十九年,意大利人利玛窦远涉重洋入京传教,万历皇帝准其留京。数年间,利玛窦遍游京师,1605年择吉地,在宣武门内建“礼拜堂”。当年的礼拜堂虽然宣扬基督教,但仍是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清顺治七年,当时任职钦天监的德国人汤若望将礼拜堂改建成今天的西洋建筑样式,俗称“南堂”,为清代北京耶稣会人士的活动中心。
现在的宣武门天主堂被中国天主教会使用。
地址: 北京宣武区宣武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