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模块是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测验的双重性质。在速度方考试大收集整理面要求应试者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该测验涉及到的都是数学的基本知识或原理。着重考察应试者对规律的发现、把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此部分共25题左右,由10道数字推理和15道数学运算组成。需要提醒的是:10道数字推理也分为两部分,首先是5道传统的数字推理,譬如:等差、等比、幂次、递推数列等;然后是5道图形数字推理,主体是俗称的“圆圈推理”,也曾考过一次“九宫格”。
第三模块是判断推理,考察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测试应试者对图形、词语概念、事件关系和文字材料的认知、理解、比较、组合、演绎、综合判断等能力。此部分共30题左右,由所给例题及北京市考历年真题看来,包括了四种题型: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定义判断+事件排序。而大纲也与此相呼应,图形对应图形推理,词语概念对应定义判断,事件关系对应事件排序,文字材料的认知、理解、比较等对应演绎推理。
第四模块是常识判断,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内容,由于取材广泛,主要依赖应试者平时的知识积累。此部分共30考试大收集整理题左右,国家公务员考试在此模块相对侧重于法律的考核,而北京市考更侧重于大杂烩的考核方式,正如大纲所言,主要依赖应试者平时的知识积累,而11月30号的2009国考也体现了“越来越不用复习”的趋势,题型纷繁复杂让人难以着手复习。需要提醒考生的是,首先,北京市对此部分侧重时事政治的考核,其次,此部分分为两个题型,20道单项选择+10道多项选择,10道多项选择是常识判断中难度比较高的题型。
第五模块是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若干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此部分共20题左右,资料分析的题型无论是国考还是各个地方的省考都是基本相似的,重点考核考生的数据提取和数字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