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单桩竖向承载力而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材料强度
B.一般由土对桩的支承阻力控制
C.一般由桩身材料强度控制
D.对于端承桩、超长桩和桩身质量有缺陷的桩,可能由桩身材料强度控制
2.有关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正确叙述是()。
A.二级建筑物桩基应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并结合静力触探、标准贯人等原位调试方法综合确定
B.三级建筑物桩基应根据静力触探、标准贯人、经验参数等估算,并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综合确定。当缺乏可参照的试桩资料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由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
C.对二级建筑物桩基,如无原位测试资料时,可利用承载力经验参数估算
D.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小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工程总桩数在50根以内的不应小于2根
3.混凝土桩进行桩身承载力验算时,下列()选项不正确。
A.计算轴心受压荷载作用下桩身承载力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应考虑基桩施工工艺影响
B.计算偏心荷载作用时应直接采用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C.计算桩身轴心抗压强度时一般不考虑压曲影响
D.计算桩身穿越液化层且受偏心受压荷载的桩身承载力时,应考虑挠曲对轴力偏心距的影响
4.桩身露出地面或桩侧为液化土等情况的桩基,设计时要考虑其压曲稳定问题,当桩径、桩长、桩侧土层条件相同时,以下四种情况中()抗压曲失稳能力。
A.桩顶自由,桩侧埋于土层中
B.桩顶铰接,桩端埋于土层中
C.桩顶固接,桩端嵌岩;
D.桩顶自由,桩端嵌岩
5.(略)
6.刚性矩形承台群桩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下列()符合摩擦桩桩顶竖向分布力分布的一般规律。(注:N角、N边、N中分别代表角桩、边桩及中心桩上的竖向力)。
A.N角>N边>N中
B.N中>N边>N角
C.N边>N角>N中
D.N角>N中>N边
7.某工程采用泥浆护壁灌注桩,桩径为800mm,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4500kN,桩身混凝土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1994)规定不得低于下列()个强度等级。
A.C15(抗压强度设计值fc=7.5MPa)
B.C20(抗压强度设计值fc=10MPa)
C.C25(抗压强度设计值fc=12.5MPa)
D.C30(抗压强度设计值fc=15MPa)
8.大直径桩是指桩径为()mm的桩。
A.>500
B.>600
C.>700
D.>800
9.采用扩底桩时,桩底端直径D与桩身直径d之比,不应超过()。
A.2.0
B.2.5
C.3.0
D.3.5
10.桩端全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碎石土,不宜小于()。
A.1d
B.2d
C.3d
D.4d
答案:
1.C 2.D 3.B 4.C 5.(略) 6.B 7.C 8.D 9.C 10.A
11.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管道工程详细勘察勘探点的布置,下列()不正确。
A.管道线路工程勘探点间距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定,宜为200~1000m
B.勘探孔深度宜为管道埋设深度以下1~3m
C.对管道穿越工程,勘探点宜布置在穿越管道的中线上;偏离中线不应大于3m
D.对管道穿越工程;勘探点间距应为100~200m,最少不应少于3个勘探点
12.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废弃物处理工程勘察的范围不应包括()。
A.堆填场(库区)上游的水量是否充足,水质是否符合要求
B.堆填场(库区)初期坝相关的管线、遂洞等构筑物和建筑物
C.堆填场邻近的相关地段
D.地方建筑材料勘察
13.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废渣材料加高坝的勘察工作布置,()是错误的。
A.可按堆积规模垂直坝轴线布设不少于三条勘探线
B.勘探点间距按100m布置
C.一般勘探孔应进入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
D.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能查明可能存在的软弱层
14.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OB50021-2001),垃圾填埋场勘察的岩土工程评价不宜包括()。
A.工程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及废弃物堆积体的变形和稳定性
B.坝基、坝肩、库区和其他有关部位的强度、变形及其与时间的关系
C.预测水位的变化及其影响
D.洪水、滑坡、泥石流、岩溶、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的影响
15.核电厂的勘察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不应包括下列阶段
A.初步设计
B.详细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工程建造
16.边坡工程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勘察时,可不包括下列()阶段。
A.可行性研究勘察
B.初步勘察
C.详细勘察
D.施工勘察
17.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在基坑工程的勘察中,()不正确。
A.勘察深度宜为开挖深度的2~3倍
B.勘察的平面范围包括全部开挖边界内的范围
C.在深厚软土区,勘察深度和范围尚应适当扩大
D.复杂场地进行地下水治理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18.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在对桩基础进行勘察时,对土质地基勘探点间距的要求,()是错误的。
A.端承桩勘探点间距宜为12-24m
B.端承桩与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使持力层层面高差控制在1~2m
C.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为2035m
D.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每柱设置勘探点
19.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岩溶进行勘察时,()是不正确的。
A.可行性勘察应查明岩溶、土洞的发育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B.初步勘察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作出初步评价
C.详细勘察应对地基基础的设计和岩溶治理提出建议
D.施工勘察应对某一地段或尚待查明的专门问题进行补充勘察
20.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1999),地下洞室初步设计勘察时,下述()说法不正确。
A.跨度大于20m的地下洞室为大跨度地下洞室
B.水头大于300m的地下压力管道为高水头压力管道
C.埋深大于300m的地下洞室为深埋洞室
D.应洋细查明压力管道围岩的岩体应力及地温情况
答案:11.D12.A13.B14.B15.B16.A17.B18.B19.B20.D
21.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1999),进行水库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时,下述()说法不正确。
A.水库库址勘察内容为渗漏,库岸稳定,浸没及其他环境地质问题
B.峡谷区坝址河床钻孔深度,当覆盖层厚度小于40m,坝高小于70m时,应为1倍坝高
C.对溢洪道建筑物的主要岩土层应分层取样试验
D.各类天然建材的初查储量不宜小于设计需要量的2倍
22.海港码头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码头不在岸坡明显地区,在确定勘探工作量时,其勘探线应首先考虑按下列()种方式进行布置。
A.平行码头长轴方向
B.平行码头短轴方向
C.垂直岸坡方向
D.平行岸坡方向
23.对建筑场地复杂程度的划分除考虑对建筑抗震的影响、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程度、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及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外,还应考虑()因素。
A.场地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B.场地岩土层的厚度
C.水文地质条件
D.岩土层中地应力的分布及应力场特征
24.某一级建筑物(工程)位于简单场地的三级岩质地基上,其勘察等级可划分为()。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25.钻探回次进尺为1.6m,采用75mm金钢石钻进,双层岩芯管,采取的岩芯长度分别为2.4cm,5.8cm,10.2cm,24.2cm,8.7cm,9.6cm,18.9cm,14.7cm及碎块状、粉状岩芯,按RQD指标该岩石应为()。
A.好的
B.较好的
C.较差的
D.差的
E.极差的
26.一铁路隧道某段围岩为硬岩,经测试岩块纵波波速为4.0km/s,岩体纵波波速为2.5km/s,按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标准,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可将围岩初步定性划分为下列()个等级。
A.Ⅲ
B.Ⅳ
C.Ⅴ
D.Ⅵ
27.下列()选项的岩体结构类型不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1999)的岩体结构分类之列。
A.整体状、块状、次块状结构
B.巨厚状、厚层状、中厚层状、互层和薄层状结构
C.风化卸荷状结构和风化碎裂结构
D.镶嵌碎裂结构和碎裂结构
28.按《公路工程勘察规范》(JTJ064-1998),深路堑详勘时,下述()说法不正确。
A.重点问题为边坡稳定性问题
B.对规模大、条件复杂的工段应绘制1:200~1:500的工程地质平面图
C.一般每100m应设1个控制性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应有3个勘探点,其中至少应有一个勘探点为钻探孔
D.试验内容包括所有物理及力学性质指标,应尽量取得全部参数
29.对于房屋建筑及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分阶段进行,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有关要求,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的勘察应定名为()。
A.可行性研究勘察
B.初步勘察
C.详细勘察
D.施工勘察
30.对于房屋建筑及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在初勘阶段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应符合一定原则,下列各原则中()是错误的。
A.勘察线应垂直于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地层界线布置
B.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
C.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D.在建筑物的轮廓线上及中心点应布置勘探点
答案:
21.D22.A23.C24.B25.D26.B27.C28.D29.C3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