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南开大学与北美精算师协会签订协议,共同培养精算研究生,这是我国正式引入现代精算的开端。今年,正好是20年。这20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精算师也由不为人知而成为“精英中的精英”、“白领中的白领”。
对于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保险业,保险精算的作用无庸讳言。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任汇川总结为,保险精算是保险公司经营者决策的“指南针”,是资本方手中的“放大镜”,是保险客户的“好朋友”。在他看来,从上市公司的精算报告中,对于承保公司的准备金和产品状况,投保人可以听到朋友一样的可靠的话语。更重要的是,精算对于保险监管,可以作为偿付能力和内控指标体系建设的基础,以精算“科学、公正之尺”,可以公平度衡,奖优罚劣,以正视听,增强监管机构之威信。
这样说来,对精算师的要求也就自然产生了。
“诚实、专业、责任”,这是精算师关凌的标准。他现在就职于中国保监会,在对中国精算教育的建议中,关凌首先强调的就是职业道德培养。
在薪酬和职务不断提升的趋势下,如何保证精算技术的提升、如何坚守职业操守道德,对任何一个精算师都是一种挑战。清醒的精算师们逐渐意识到,是中国保险业的迅猛发展、是精算前辈的努力,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机遇。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诚实正直地履行精算师的职责,将眼光放在国民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大局中,以精算的视角去观察,同时又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践、去沟通、去参与。在公司利益和客户利益出现冲突时,在公司原则和监管原则出现矛盾时,必要时,要学会坚决地说“不”。
用中国精算师包虹剑的话说:“选择精算就选择了一种人生,一种负责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