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莫以成败论英雄。以此观之,也可以说,胜败乃足坛常事,莫以成败论足球。一个月的巴西世界杯即将拉上帷幕,事先被人们看好的英格兰、意大利、西班牙球队小组赛时已被淘汰。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巴西、荷兰队也未进入决赛,不免令人遗憾。
明天凌晨将要进行的决赛结果如何尚未知晓,也难以预测,这也许就是足球的魅力。是否可以这样说,相对冠军这个胜利者而言,其它球队都是某种层次和意义上的失败者;或许可以这样说,比起没有进入世界杯的足球队而言,能参加世界杯比赛的球队都是胜利者。
过去讲,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而今讲重在参与,无论结果。意思都差不多,那就是重在过程,看淡成败。就说荷兰的球星罗本吧,已经人到而立之年,本次世界杯应该是他的告别之旅吧,他也想为自己的足球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败在阿根廷脚下时,他一定很难受,坐在看台上的的妻儿也很难受,儿子痛哭流涕,他还得跑过去安慰之。今晨战胜巴西,荷兰成为季军,功臣罗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为未进入决赛虽表遗憾,但为球队自豪和骄傲,因为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球员都竭尽全力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都被掏空了。
巴西球队本应得天时地利人和诸因,被包括笔者在内的球迷寄予夺冠厚望,但也许核心球员内瓦尔负伤退出比赛,也许在主场承受着亚历山大,也许对手知彼知己看透了他们的软肋,在半决赛和季军争夺赛时,开赛不久就连连进球,打得他们措手不及,惨不忍睹,连连败北,以屈居第四名告终,令人遗憾。
同时令人感动的是看台上的巴西球迷们打出了再战2018年的字样,给球队打气鼓劲,他们的表情也许悲壮,但并不悲观,且与荷兰球迷交换礼物,体现出大家风范。写到这里,不禁联想起司马迁及其《史记》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不以成败名位论英雄,褒扬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物。司马迁写孔子布衣,怀道济世,周游列国而不遇,“惶惶若丧家之犬”,退而著书立说,教授弟子,“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屈原忠君爱国,同邪恶势力水火不容,终投汨罗以死抗争。司马迁在评价孔子、屈原时,一往情深。用高山和大路来比喻孔子的学问,描写自己的心情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到鲁国参观孔子故居,“余袛回留之,不能去云”。称赞屈原的崇高品德可“与日月争光”,读其赋,悲其志,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也许有人说,对孔子、屈原的同情赞美,是司马迁文人相怜、惺惺相惜嘛。其实不然,司马迁破例为体,为政治上的失败者项羽立本纪,陈涉立世家,突出两人的历史地位。司马迁评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评韩信“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评“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这些人物的个人事业最终都失败了,死得很悲惨,但他们对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司马迁对他们予以肯定的评价。
而对于那些所谓的赫赫有名的暴君或助纣为虐者的所谓成功者,司马迁则予以批判,他批评秦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批评李斯“阿顺苟合,严威酷刑”;批评蒙恬“固轻百姓力”而“阿意兴功”。始皇及其功臣,个人功业虽就,但不恤人民,最终不免身败名裂,受到司马迁的笔伐。
我们要向司马迁学习,不以成败论英雄。同样也莫以成败论足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世界杯足球赛,对待绿茵场,对待人生舞台,对待英雄,或像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所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