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按照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可把教学口语分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小结语四类。
2.教学口语的基本表达技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调四种。
3.重音一般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讲授语
2.重音
三、简答题
简述粉笔字的写字姿势。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导课语:讲授语:提问语
2.停顿;重音;语速
3.语法重音:强调重音
二、名词解释
1.讲授语:教师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语言形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学语言的主体。讲授语要求准确恰当,生动有趣,重点突出。
2.重音:在口语中用改变音强和音长的方法以突出强调。在口语实践中,找准重音,运用合适的力度表达的重音,可以突出语句重点.把语意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感情表达的更加充沛。
三、简答题
【答案要点】
粉笔字主要用于板书,姿势多用立式。因为是当众书写,因此要求写字姿势既要正确,又要端庄大方。具体要求是:
头平:就是面部与黑板保持平行,眼睛距板面40厘米左右,头部不要左歪右斜,这样才能保证视线平正,书写横平竖直,行款整齐,否则写出的字可能变形,行也可能上斜。在高处写,头可略仰,在低处写,头可略俯,但基本上应保持平正。
身正:就是身体要保持正直,不要左右偏斜。当然,在书写过程中,身体要随着文字的书写不断平移。
臂曲:右手手臂应弯曲向上,使臂、肘、腕、指的力量均衡地到达笔端,但不能弯曲无度,以致造成手臂乏力。左手或持书拿本,或轻按黑板,或微曲下垂。
足稳:两脚要分开站稳。若两脚-y-行,可同肩宽;若两脚前后分开,步幅大小要看能否站稳而定。也可踮脚,也可屈膝,但都要保持身体-y-稳,不可弯腰、驼背、撅臀。
板书横行一般不宜太长。脚步移动太多,直接影响速度,又显得手忙脚乱。
第二章 教学设计技能
一、填空题
1.________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2.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教学策略和________。
3.教学目标是根据课标与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的,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一般要包括知识目标、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4.________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只有安排好它,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5.四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写教案应首先熟悉这四个方面。6.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归纳小结。
二、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
2.教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
3.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4.教学过程
5.备课件;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6.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
二、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在对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媒体等)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各种课程资源,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教育理论,设计规划学习程序、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的过程。
2.教案: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通常叉叫课时计划,它是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之一,是教学设计指导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 教学实施技能
一、名词解释
1.课堂导入
2.结束技能
3.启发式提问
4.课堂讲授
5.悬念导入法
二、简答题
1.简述课堂导入的作用。
2.简述结束技能的一般过程。
3.简述课外作业布置的要求。
4.请结合实际举例谈一谈讲述与讲解的不同。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课堂导入: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2.结束技能: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终了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归纳总结、重复强调、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及时的巩固、概括、运用,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新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过渡的一类教学行为。
3.启发式提问:这种提问方式通常是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实验教学而设计的。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重点知识,尤其是学生觉得无疑的知识,他们往往理解肤浅,这时可以巧设疑问,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反复揣摩,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而对于难点知识,只要设计合理性的提出,通过设疑问难、辩疑解难,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握思维方向,简化、分解难点,尽快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达到释疑、排难的目的。
4.课堂讲授:教师运用系统的口头语言,通过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论证事理、阐述规律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行为方式。
5.悬念导入法:在导入新课时,提出大多数学生看起来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并能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2)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
(3)铺设桥梁,衔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4)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5)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
2.【答案要点】
(1)简单回忆。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整理认识的思路。
(2)提示要点。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要时可做进一步的说明,进行巩固和强化。
(3)巩固应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在应用中解决新的问题,巩固知识,并进一步激发思维。
(4)拓展延伸。有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需要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在结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扩展延伸.
3.【答案要点】
(1)变规范、统一的作业为自主、个性化的作业。
(2)变封闭的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3)变独立完成的作业为合作完成的作业。
4.【参考答案】
(1)举例阐述讲述与讲解。
(2)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
式。讲述分为叙述式和描述式。讲述是在说事,而不是说理。
(3)讲解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的讲授方式,通过解释概念含义,说明事情背景,阐述知识本质,论证逻辑关系,达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与讲述不同的是:讲解不是讲事,而是讲理,侧重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第五章 教育教学管理技能
一、填空题
1.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调查法。
2.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________、组织实施、________和激励学生。
二、简答题
1.简述学生管理的任务。
2.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
3.简述如何实施自我管理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
2.分解目标:班主任协调工作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
学生管理的目标要具有可行性,既不能让学生及管理者感到难以实现,又不能太过容易,使学生丧失进取的兴趣。学生管理的目标应是有导向、激励、调控、评价等功能的科学性较强的目标体系。
(2)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是确保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学生管理制度首先要体现民主性的原则;其次要具有有效性及成效性:再次,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要具有持续性。
(3)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对于学生来说,贯彻教育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管理,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这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点.
2.【否粟要点】
(1)班级德育管理
班级德育管理是指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导和调控,不断提高班级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达到预期德育目的的过程。德育管理的方法主要有组织法、激励法和规章制度法三种。
(2)班级学习管理
班级学习管理是指通过管理来促进全班学生学好功课、提升智力的活动。它包括营造学习环境、对学习计划的指导、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内容。
(3)班级文体活动管理
文体活动管理是班级管理者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课余文体活动的管理活动,它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同步发展。从活动的内容上可将文体活动分为文学艺术活动管理和体育锻炼活动管理。
(4)班级常规工作管理
常规工作是班级管理的经常性工作,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而进行的相关工作。
3.【答案要点】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自我管理法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其次,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再次,引导学生参与决策;后,建立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
第六章 教育写作技能
一、填空题
1.教学工作计划具有预见性、可行性、指导性和可变性的特点。根据完成期限的长短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工作计划的表现形式一般有表格式、条文式和文件式三种,一般详细的计划多采用________;简单的计划多采用________;时限长的多采用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工作计划
2.教学工作总结
3.试卷分析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教学计划
2.条文武:表格式;文件式
二、名词解释
1.教学工作计划:教育工作者针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教学工作,将预先确定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步骤.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应用文体。
2.教学工作总结:当结束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工作或完成了某一项教学任务之后,进行回顾、检查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并将其条理化、系统化,写出一些规律性的书面材料,就是教学工作总结。
3.试卷分析:评卷教师对某一学科考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性问题后撰写的书面报告。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某学科出题的范围、考核的内容、要求及试题的难度等情况做出的研究性分析;二是对某次考试或测验的得失情况所做的评估性分析,也叫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