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师招聘>导航 > 模拟试题 >河南

2014年河南特岗教师《小学新课程改革》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07-04 09:25:00 来源:无忧考网
2014年河南特岗教师《小学新课程改革》考题猜想
  新课程改革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国家和地方两级管理制度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2.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第( )次课程改革。
  A.七
  B.八
  C.九
  D.三
  3.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评价的核心是(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4.在对待师生关系方面,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强调( )。
  A.尊重、赞赏
  B.帮助、引导
  C.反思
  D.合作
  二、填空题
  1.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________的评价体系。
  3.________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4.新课程结构调整.从小学到高中设置________并作为必修课程。
  三、简答题
  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
  谈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三级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地方、学校。
  2.【答案】B。解析:此次课程改革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
  3.【答案】C。解析: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的核心和目标是促进发展。
  4.【答案】A。解析:在师生关系方面,强调教师尊重、欣赏学生。
  二、填空题
  1.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
  2.学生全面发展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综合实践课程
  三、简答题
  【答案要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f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的重心转移。
  四、论述题
  【答案要点】
  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基本途径:
  (1)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 所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 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
  (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和使用。
  (4)研究一般学生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此确定编制 课程教学计划的依据。
  (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人才资源,不但可以而且 应该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利用这些资源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聘请各领域的专家或有一技之长的 人担任校外辅导员,组织参观、游览、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建立各种实践基地、教育基地等。
  (6)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比如校际之间对各 自的资源进行登记整理,然后以一定的形式建立资源数据库,并建立方便管理、查阅、使用的共享机制,以达到校际之间 课程资源互补效应和增量效应。类似的共享方式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之间进行,还可以在学校与各种社会 公益机构,如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之间进行。
  (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
教师招聘河南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