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考>导航 > 最新信息

高考英语改革新方案:外语2014年内出台“实施意见”

2014-03-26 10:47:00 来源:无忧考网

  丁光宏认为,今后还要充分考虑运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从原来只以分数录取学生,转化为不仅看分数,而且还要看分数取得的过程。不仅看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且还要看学生参与了哪些活动、有哪些兴趣特长,以及其他方面取得的成绩。这应是将来大学作为录取依据的主流方向,与国际一流大学录取的规则也相一致,符合人才选拔的教育规律。

  而将考试交由专业机构组织,大学的主要精力就能放到选拔与录取上。丁光宏说:“学生有高考成绩,有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有比较科学的、具有一定公信力的高中综合素质测评报告等,大学可以将主要精力用于利用上述材料来选拔适合自己培养的人才,包括自己组织面试和一些特长性测试等。”

  “招考分离”还有多远

  一些大学已经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中进行不同的尝试。2014年,复旦大学就在自主招生中首次引入“体验营”模式,让优秀中学生到复旦校园里参观访问,与名家教授沟通交流,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复旦。同时,老师们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这些学生,便于全面考察、综合评判,选拔有学科特长、学术潜质的优秀学生。

  据悉,教育部今年将出台招考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目前,总体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实施意见仍在送审阶段。

  有学者提出,改革的关键,不在考几门,而在怎么考。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丛玉豪认为,“一考定终身”的制度需要改进,但如何将学业水平测试等纳入选拔标准,占比多少,如何操作,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近年来,我国一些省市一直在探索高考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综合评价三位一体的改革。比如江苏早在2008年就实行高考统一考试只考三门(语文、数学、外语),以三门计总分,考生再选测两门其他学科,学科只计等级的高考考试方式,其余科目的测试在高二举行,也只计等级,可是未见学生负担明显减轻,反而又添焦虑。

  这种情况在其他省市的学业水平测试中也存在。目前,上海正在酝酿改革,想办法提高学业水平测试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必须意识到,我国高考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按计划集中录取,如果集中录取制度不变,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格局就无法打破,科目调整、计分方式调整,哪怕有的科目多次考,都是换汤不换药。只有打破集中录取制度,推进考试招生分离,才能扭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局面。考试招生分离,才是高考改革的灵魂。”熊丙奇说。
  原标题:高考改革:不在考几门,而在怎么考

高考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