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谁的教育思想,怎样贯彻?
德育原则之一。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集体,依靠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把这种影响称作“平行教育作用”。以集体和个人的辩证统一关系和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作用为依据。集体对于培养人和对于人的精神上的发展是重要的强有力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等高尚的品德,也只有通过集体的活动才能形成和巩固。贯彻这一原则要求:(1)培养和促进良好的学生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使其成为教育的力量;(2)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3)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善于把集体教育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使集体和个人在发展中互相促进。
2.初一学生张强由于父母离异,远离同学的交往圈子,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他的性格有什么缺陷?你将怎样帮他纠正?
性格孤僻,因为他心里有怨有恨有痛。对于这样的同学,需要的是耐心,所以如果是老师或者朋友请多和他交流,表扬他,组织活动的时候让他带头,让他有种责任感鼓励他你能行你不比别人差,多说话带着他一起玩一起闹一起罚站!
3、请你描述青春期男女学生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步入青春期,心理发育迅猛,体现在:
1、性意识骤然增长由于生理上出现性发育加速,使青少年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与日俱增?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对问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迅速,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心中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等等。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优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
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更是乐不知疲。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一方面强烈希望结交志趣相同,年龄相仿,能够相互理解、分亨生活感受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对自己周围的人尽量保持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对自己所属的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性,宁肯自己受点委屈,也要保持生活圈的平衡与协调。
4、学生李某比较调皮,经常惹是生非。对他的教育,家长也不大配合。作为班主任,你准备怎么办?
对学生:
(1)、了解其究竟喜欢什么生活后,因势利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而逐渐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2)、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利用同学的帮助。
(3)、尝试发现其的优点,积极鼓励,让其在群体中有成功的喜悦感。
对家长:
(1)、首先要了解家长为什么会不配合,是家长宠爱孩子,还是对老师的工作不理解,有误会,或者是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的问题,要善于观察,抓住他的关注点,然后引入话题,多说些他喜欢听的话,以后他就会慢慢把你当朋友,而你的工作就可以好开展些。动之以情,晓之以利害。
5.一习惯很不好的学生偷了同学300元钱,偷钱学生的母亲跑到学校和老师吵架,说是学校没有教育好她的孩子,你应怎么处理?
首先要倾听家长的抱怨,了解家长的抱怨是因为什么原因,其次告诉家长孩子的偷钱的行为不是偶尔的,并告诉家长,孩子的这种行为已经发现多次,你又是如何处理的,让家长了解你并不是没有做出努力,后要告诉家长应该与学校密切合作才能杜绝这种不良行为,并详细告知家长如何处理。
6、您认为教师的奖金差别越大越好,还是差别越小起好?为什么?
(1)作为学校管理者为教师颁发奖金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在教师中形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奖优罚劣”良好氛围。这也是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从这个意义上看奖金拉大是可以的。
(2)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能等同于其它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因此要根据一所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经济状况而定。奖金应有差距但不能悬殊太大。
(3)从教师群体的三种类型看(雇佣型、职业型、事业型),在教师收入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的情况下,雇佣型的教师是为了钱而工作,职业型教师是为了拥有这份不错的职业而工作,事业型教师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而工作。一般学校教师大部分属于职业型,一部分属于事业型,我们学校应该鼓励大部分教师从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化。如果我们把每一个教师的工作都与奖金挂起钩来,形成了工作是为了挣钱,为奖金斤斤计较,其工作就使教师向雇佣型转化,短期内可能对工作有促进,时间长了,工作不努力的教师会因为“自己没有努力工作也没有拿那份奖金”而心安理得,努力工作教师会产生“自己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拿几个奖金”的顾虑,对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奖金不易拉大。
二、
1、 教师这个职业有发展前途吗?
教师是一门很崇高和神圣的职业,当然是非常有前途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老师的!即便是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也并不一定就具备了当老师的资格的!当老师并不简单地是向学生教授书本上印的那些知识,学生从老师那里更多地是学习对生活、对人生、对他周围的世界的理解。在多数情形下,老师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教师的身上担着未来的希望,社会对教师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视,不仅仅给教师更高的社会地位也给教师给好的进修机会。
2、 你对学校有什么要求?
首先希望校方能够建立和谐、合作、公平、共同进步的校风,让学生和教师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好的发展,其次建立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校方能够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后希望校方能够给教师更多的进修机会。
3、你欣赏的班主任是那一种类型?
每一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独到的教育管理班级的方法。有人将优秀的班主任划分成以下六种类型:
1、母亲型。这种班主任主要靠“爱心”来工作。他们总是把“爱”的旗帜举得高高的,把爱的气氛搞得浓浓的。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诉诸感情,求助于“爱”。这种班主任活脱脱就是一位“亲妈”,眼巴巴地盯着一帮儿女,喜怒哀乐搅成一团。
2、官员型。这种班主任主要靠“监督检查评比”来工作。他们热衷于制定各种条条框框,热爱指标,喜欢板上钉钉的要求。他们早来晚走,不错眼珠地死盯着孩子,高密度地使用赏罚手段。这种老师摆出的是一副和学生拼到底的架势,学生没奈何,只好就范。于是各项工作井然有序,颇见成效。
3、政治家型。这种班主任主要靠“煽情”来工作。这是一些知识丰富、口才上乘、有一定表演才能的人。他们凭三寸不滥之舌,能把学生一会说哭了,一会又说笑了。如果你能引领学生的情感,当然你也就能引领学生的行动,于是我们就看见他的学生常常热泪盈眶地追随在他后面。
4、领袖型。这种班主任主要靠活动来工作。他们是优秀的鼓动家,更是优秀的组织家
和活动家。他们的拿手好戏是不断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地活动。在活动中凝聚集体,在活动中形成正确舆论,在活动中冲刷存在的问题,用活动裹挟差生前进。他们领导的班级往往充满生机。
5、导师型。这种班主任主要靠威信来工作。他们的威信往往高到令学生“迷信”的程度。这样,他们就可以摆脱一些俗物,很多事情只要“运筹帷幄”,甚至“遥控”就行了。这种班主任一般有自己独立的教育思想,有特殊的思路,会用班干部。他们能像“巫师”一样把学生迷住,甘愿为老师赴汤蹈火。
6、科学家型。他们主要靠科学来工作。他们对学生,第一是尊重,第二是爱。他们遇到问题,总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诊断,然后拿出解决方案。对他们来说,学生不但是朋友,而且是研究对象。对他们来说,工作本身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是研究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对他们来说,自身也是研究对象,他们很注意经常反思和梳理自己的思路。
4、班主任有多种类型:警察式、妈妈式、民主式,你认为那一种类型教师更有利于学生教育?
好是这三种类型的结合体。
作为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作为班主任尤其要注意,所以你必须有像妈妈一样的爱心。
班主任要让学生听你的话,不调皮捣蛋没有威严是不行的。尤其是现在的学生不能骂,不能打,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像警察一样的威严。
民主式,要让学生喜欢你,接近你,接受你,在平常的班级日常管理中必须非常民主,否则让学生感觉你是一个不公平的老师,那他们会对你敬而远之的。
5、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回答一】我认为这句话不过是一句教师的自勉之语,但如果将其用于判定一位教师是否合格,那教师们就要被全部列入“不合格”的行列了。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有弟子三千,贤者却不过七十二人。
个体发展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遗传,环境,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但前提是,手上拿的是铁杵。即使是世界上优秀的教师,如果面对的是低能的、毫无学习动机的学生,也将会一筹莫展。学生不是二十四小时只和老师在一起,他们要受到家庭,社会,各种环境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往往超过了教师对其产生的影响。因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但并不是有教师所能决定的。
【回答二】这是陈鹤琴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是其衍生出的众多“伟辞”中为的一句。我个人同意。因为老师的态度和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老师尽心尽力,把自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学生,那不合格的学生也会合格的。同意“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就当作是勉励自己吧。
6、你怎样认识集体备课制,它有优势吗?
可以资源共享,发挥大家的智慧,统一认识,统一进度.使教学中的失误降到低.集体备课可以降低老师的工作强度.大家共同研究,设计教学思路,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比起一个人来得更全面.在大家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整理加工,变成自己的教案,缺点是时间占用较长,组织难度较大。
7、何谓“班级文化”,怎样营造?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对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法则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
1、注重教室的卫生。
2、重视教室的布置。
3、讲究座位的排列。
二、“软文化”的建设
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能体现班级个性的,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环境是否健康。
1、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班风”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3、制度文化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8、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怎样一种家校合作方式比较好?
美国心理学家鲍伦德,根据父母管教孩子在控制.成熟要求.亲子沟通和关爱方面程度的不同将父母分为三大类:
1.专制型父母
特点是管而不教,严而不苛.他们对孩子非常严厉,习惯于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孩子只能够无条件服从,是非对错全由父母说了算.孩子如有偏差,就给处罚,而且很少解释.这样管教下的孩子比较谨慎,但是容易胆怯,逆反心理重,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父母与孩子在感情上也比较疏远,孩子比较悲观,性格冷漠,缺少热情.
2.放任型父母
这型父母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很少对孩子有所限制.父母在孩子的能力培养上,也没有什么标准和要求.让孩子随意的发展.如此成长起来的孩子似乎成熟得较晚,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低,很难严格要求自己.
3.权威型父母
这型父母倾向于合理地引导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对孩子的表现比较关注,正确及时而恰
当地实行表扬或惩罚.父母会在必要时给孩子定出合理的规则,并且以身作则.注重与孩子的交流,交换意见.这样,孩子不仅与父母感情亲密,而且是孩子的榜样.在这样的父母培养下,孩子不仅有自信.成熟.理性,而且乐观向上,善于交往.
首先,尊重家长是沟通的第一原则,要有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识。其次,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第三,与家长联系沟通时要有理性的意识。后,见面沟通时要先扬后抑,让家长的心理有一个适应过程。
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职业类别、性格气质、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万能的,某种方法在这个家庭有效,但到另外一家则可能不灵。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教思想、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9、激励与批评都是一种教育手段,你倾向用那一种?
善批评,有人说老师不应批评学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又能不犯错误呢,但是不能让学生重复着犯相同的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有时可以宽容,但绝对不能过渡纵容,宽容是一种爱,纵容是对学生的伤害.批评教育是应当的,但我们教师还要注意方法,不要伤害学生的心灵,坚持刚性原则,还要灵活处理,用适当的批评促进学生的成长,赢得学生的爱戴.
10、主题班会有那些类型,你怎样组织班会?
通常我们把班会类型分为这样三种:固定班会、临时班会、主题班会。
班主任如何才能组织好主题班会呢?应在认识、准备和实施上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对主题班会教育作用的认识
二、选择恰当的主题和合适的类型
1.主题的确定。
2.主题班会的类型与选用。
三、主题班会的准备与组织
1.设计可行的方案。
2.准备相关的文字材料。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