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导航 > 最新信息

素质教育前行背后的推手和力量

2013-12-20 16:38:00 来源:无忧考网
关键事件——汨罗经验,关键人物——省政协主席刘正,关键时间——1996年。三个关键点,让湖南成为了推行素质教育的旗手。
  
  1996年1月,时任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组织部分在湘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委员前往汨罗调研,帮助汨罗总结出5条基本经验,提请省政协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广汨罗经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向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建议案》,促成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全省推广汨罗经验的决定,开启了素质教育自湖南走向全国的序幕。
  
  2月9日,湘声报全文刊发上述建议案,与素质教育“结缘”。这一年,围绕素质教育发生了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因此被称为“素质教育年”。此后8年,湘声报先后发表十余篇报道,与省政协一道见证、推动素质教育前行。
  
  80年代起,汨罗教育局进行区域性大面积教育改革。以控制中学阶段重复教育、控制班级学额和留级率的“三控制”为突破口,实施单方面“裁军”,着力转变教育思想,进行教育改革。
  
  一系列改革后,汨罗教育进入了良性循环,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后逐步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汨罗教育改革的做法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引起了省政协的高度关注。
  
  1995年12月26日至28日,冯象钦等4位省政协常委先行考察了汨罗教育。
  
  1996年1月,刘正组织部分在湘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委员前往调研。
  
  2月,省政协常委会通过《关于大力推广汨罗经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向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建议案》。
  
  当年全国两会期间,省政协又委托黄伟民委员就汨罗经验和素质教育等问题在大会上作了发言。随后,刘正又就此事向中央领导同志报告,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看到报告后批示给国家教委。
  
  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来汨罗视察。李岚清先后就汨罗经验两次作出批示,指出汨罗教育改革经验的重要性,并且强调:“汨罗的经验非常可贵,特别是坚持了12年。如果一年两年,我们还不敢评论,经过12年的曲折创造了这个经验,是很可信的,特别宝贵。不仅是湖南,全国都应该学习汨罗经验,研究逐步推广的方法。”
  
  3月22日,刘正在湘声报发表署名文章,《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方向——汨罗市教育改革的经验和启示》。
  
  此后,一股考察学习汨罗素质教育经验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形成。在短短四五个月里,全国各地到汨罗参观学习的达2万余人。
  
  1996年,因素质教育汨罗大放异彩。这一年,“汨罗经验”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
  
  1997年3月7日,在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刘正再次呼吁推广汨罗经验。
  
  4月,刘正又一次赴汨罗调查研究。就调研中了解到的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太重、教材太深、考试制度不合理等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建议,刘正再次在湘声报发表署名文章《改革应试教育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当月,全国政协派出考察团赴汨罗考察素质教育推广工作。
  
  汨罗推行素质教育影响深远,省政协、湘声报持续关注。1999年1月8日,湘声报结合省政协相关调研和建议,推出《对湖南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一文;2004年2月13日,刘正、朱尚同、冯象钦等就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在湘声报发表署名文章《对大力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教育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