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从乌鲁木齐市环保局了解到,市政府近日发布了《关于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要求,积极做好项目储备,争取国家、自治区的专项经费支持,更多地利用国家补贴、国债资金及国际国内赠款贷款,加大对我市大气污染治理及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2008~2010年拟安排的26个项目主要涉及大气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环境管理能力提高、城市能源结构改善、节能减排、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城市生态建设、水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宣教和公众参与体系建设等方面。
今后将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对供热企业实施高效脱硫除尘设施的改造、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科研和环境宣教、人工降雪等工作给予资金支持,每年保证环保投入占当年GDP的2%以上。
市环保局总工程师芮溧红介绍,以上措施都是为了实现“十一五”期间的减排任务。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13000吨,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1610吨,二氧化硫目标总量控制在93800吨,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20200吨。
“近年来,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已超过环境容量。”芮溧红表示,根据环境部门测定,首府环境容量二氧化硫为6.7万吨,烟尘4.32万吨。2006年,乌鲁木齐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1.8万吨,烟尘排放量为6.5万吨。
治理大气污染是首要任务芮溧红介绍,根据《意见》要求,治理大气污染仍然是“十一五”后三年的首要任务。
据介绍,煤炭消费比重过高是导致我市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冬季煤烟型大气污染严重。目前,煤炭占全市源消费结构比重为55.5%,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以上由煤炭产生,优质能源(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仅占8.1%.城市能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由于乌鲁木齐市天然气供应的短缺,主要依赖原煤采暖的局面在短期无法得到改善。目前只有40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使用天然气采暖,占全市总建筑物的4.4%,远远达不到城市规划30%的要求。
城市能源结构改善项目将缓解这一矛盾,今后将计划增加30亿~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输配能力,开展乌市天然气三期工程项目,并配套建设城市天然气安全储备库。另外,对现有燃煤锅炉的燃气化改造,近期建设500万平方米的天然气供热区域,远期对热点供热区域外的3600万平方米建筑实施燃气供热改造。此外,实施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和达坂城风力发电扩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