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 教案之一
透镜 教案之一
南京四十六中学周永昌)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透镜、薄透镜,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三)教具
凸透镜、凹透镜、光具盘、光源.
四)教学过程
一、列举实例,引入课题
教师讲述: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机和实验室中使用的显微镜中都有一些玻璃元件.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叫做透镜.这些玻璃元件起什么作用呢?我们今天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凸透镜、凹透镜实物,学生观察.但告诉学生不能用手摸.有条件的学校每一实验组2人)发一盒透镜组,让学生自己观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透镜的剖面图,对照实物讲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薄透镜.简要说明它们在生活和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师在黑板画课本上的图6—8,讲解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和透镜的光心.
2.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1)教师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凸透镜演示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如课本图6—10)学生观察到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一点.
2)教师画出会聚光线的光路图.讲述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对照光路图讲解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向学生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由于光通过凸透镜的两个侧面发生两次折射造成的.凸透镜焦距大小反映了凸透镜对光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强,折射光偏折得就越厉害.每个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3)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一个点光源如: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分析这时的入射光线是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根据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推想出结果.
教师用光具盘演示课本图6—11实验来验证.
教师小结:放在凸透镜焦点处的小灯炮发出的光即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经过凸透镜变成平行光.因而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
3.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师用光具盘、平行光源、凹透镜做课本图6—12的演示.
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小结: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