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份以来,伴随着气温回升,松原市各地再次兴起以打井为重点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6年来,已有20万农民受益于基本农田建设,人均增收1500元。
松原市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始于2002年。6年来,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共筹措专项资金2200万元,打农用机电井2650眼,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5万公顷,占全市基本农田的5.01%.排子山是长岭县腰坨子乡的一个大村,有480户人家、2221口人。这里的土地肥沃,农民有种植三樱椒和白根萝卜的习惯,但由于缺井,限制了两种经济作物的发展。2005至2007年,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投资136万元,为这里打农田机电井71眼,建立起白根萝卜、三樱椒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区,全村841公顷耕地实现了全程灌溉。有了井,两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提升,由几年前的百余公顷,发展到今年的620公顷,人均增收8000元,等于增加了2100公顷耕地。
长岭县北正镇地处13泡涝区,1994年大片草原和部分耕地被洪水浸泡后,成了寸草不生的盐碱滩涂,白花花一片,迫使原七撮乡后二十五村整体搬迁,分散安置到其它乡镇。去年,该镇与吉林市鼎级农业技术研究所合作,在盐碱地上种水稻。打大井60眼,计划3年内开发水田500公顷。第一年每公顷产量就达到4500公斤。镇党委书记闫玺君说,全镇盐碱滩涂地块有7000公顷,而耕地才6340公顷,如果全部改造成功,等于再造了一个北正镇。
乾安县鳞字特色农业园区称字村,利用市、县国土部门打的井,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甜玉米和黏玉米,经济效益显著。备耕时两次在银行提取卖粮款400余万元,由于额度巨大,当地派出所出动押运车运钞。
前郭县海勃日戈镇腰井字村,利用井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去年试验种植香瓜取得成功。今年该村的优质香瓜将走进北京,供奥运健儿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