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高二生物竞赛试题》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答题区域内作答。
1.下列与蛋白质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
C.矿质离子在导管中向上运输 D.C3植物固定二氧化碳
2.研究发现,由于运动项目不同,运动员的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的比例有所不同,如短跑运动员肌肉中慢肌纤维只占24.0~27.4%,长跑运动员的慢肌纤维可达69.4~79.4%。比较慢肌纤维与快肌纤维,慢肌纤维的机能及代谢特征正确的是
选项 线粒体数目 ATP水解酶活性 糖元含量 抗疲劳能力
A 少 高 低 弱
B 多 低 低 强
C 多 低 高 强
D 多 高 高 强
3. 在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近年又增加了一种核酸疫苗(又称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核酸疫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核酸(DNA)疫苗导入人体需要使用适当的基因工程载体
B. 导入人体的核酸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
C. 核酸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的微生物感染的目的
D. 核酸疫苗接种后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的
4.已知家鸡的突变类型无尾(M)对普通类型有尾(m)是显性。现用普通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乙群体)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不注射胰岛素
B.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不注射胰岛素
D.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5.右图示一种类型的细胞,如果细胞A接
受刺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引起细胞E收缩
B.兴奋在神经细胞B上传播速度较在F处快
C.在F处,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D.一般情况下,细胞E将消耗蛋白质分解释放的能量
6.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用相同剂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结果见下表:
实验结果记录表
紫外线波长(nm) 存活率(%) 突变数(个)
260 60 50~100
280 100 0~1
据表推断,在选育优良菌种时,应采用的紫外线波长及依据是
A.260nm;酵母菌存活率较低 B.260nm;酵母菌突变数多
C.280nm;酵母菌存活率高 D.280nm;酵母菌突变数少
7.若将酵母菌的线粒体DNA进行诱变,使其线粒体DNA不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再将此突变的酵母菌接种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上培养,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因为子代中没有线粒体,所以无菌落形成
B.酵母菌仍能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以有小菌落形成
C.因为线粒体DNA对真核细胞不重要,所以有正常大小的菌落形成
D.因为酵母菌对糖类的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不依赖线粒体,所以有正常大小的菌落形成
8.线粒体中不含的酶是
A、ATP合成酶 B、核酸合成酶 C、丙酮酸氧化酶 D、乳酸氧化酶
9.某成年雄性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0个四分体,如取该小鼠的某种干细胞,放入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中培养,当该细胞首次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
A.被标记的同源染色体分向两极
B.被标记的染色体是80条
C.此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很活跃
D.此时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
10.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与抗原结合,消灭抗原
B.抗毒素、干扰素、过敏原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产生抗体的速度加快,数量增加
D.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11.下表中哪项不属于人体第一次感染肝炎病毒时发生的免疫反应
项目 变化
A 吞噬细胞 活动加强
B 效应B细胞 迅速增殖产生大量记忆细胞
C 效应T细胞 与肝炎病毒入侵的肝细胞密切接触
D 相应抗体 与肝炎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
12.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用来进行检测下列物质,不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A.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
B.该人胰岛B细胞的mRNA
C.该人胰岛A细胞的mRNA
D.该人肝细胞的DNA
13.在一个基因库中某种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频率相等,如果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隐性纯合子不能产生后代,则会导致
A.隐性基因灭绝 B.降低隐性基因的频率
C.降低显性基因的频率 D.形成生殖隔离
1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主动吸收Si需要根细胞膜上的载体协助
B.甲状腺细胞能够接受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与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D.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15. A和B是属于同一个体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的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A.A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B细胞可能刚好分裂完毕
B.A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B细胞是减数分裂产生的
C.A细胞处于分裂的前期,B细胞处于分裂后期
D.A细胞处于分裂的后期,B细胞处于分裂前期
16.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会出现
A.尿素中毒 B.丙酮酸中毒 C.乳酸中毒 D.CO2中毒
17.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U和T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其有丝分裂周 期为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 绘制成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
中,不正确的是
A.b点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RNA
B.d点时刻,细胞中DNA含量达到值
C.c-e阶段,细胞内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D.处于a-c阶段的细胞数目较多
18.刺鼠的毛色由两个位点B和C决定,B(b)和C(c)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黑色)对b(褐色)为显性;凡是具CC和Cc基因型的鼠是正常体色,只要基因型是cc则为白化鼠。亲本为黑色的刺鼠与bbcc的白化鼠交配,其子一代中,1/2个体是白化鼠,1/4是黑色正常刺鼠,1/4是褐色正常刺鼠。请推测黑色亲本的基因型是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19. 在人类中出现有(a)XY和(b)YY两种畸形精子分别是由于性染色体
A.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
B.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
C.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
D.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
20.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
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
是一种对环境做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
为。右图中,甲、乙所示为人体内常见
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
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图示体液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
网、高尔基体
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经
C.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所接受的信号分子应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人体性腺所分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丙
21. 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生长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
22.甲品系的小鼠和乙品系的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上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脱落死亡。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
B.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记忆功能
C.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
D.乙品系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
23.下列各项中,依次为实验试剂、作用或实验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A.龙胆紫溶液,染色体着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
B.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出现砖红色沉淀
C.秋水仙素,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生物新品种
D.生长素,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无子果实
24.下列有关激素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葡萄糖合成为糖元
②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③人体内没有酪氨酸就无法合成黑色素,所以酪氨酸是必需氨基酸
④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 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如图为某一区域内共同生活的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d>b时,M与N的种间竞争激烈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当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D.当M呈“S”形增长到达k值时,会将N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 (13分)下图是酵母菌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⑴从细胞核的构造看,酵母菌属于 生物,与乳
酸菌相比,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图中[2]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 ,
其功能特性为 。
⑵酵母菌的菌落一般会散发出一股怡人的酒香味,与其相
关的反应式为 。
⑶用酵母菌制啤酒时,为保证发酵罐中有较多的酵母菌,
必须先通入 使其快速繁殖,待达到一定
数量后再 处理让其进行 ,
以获得较多的酒精(C2H5OH)。
⑷下列坐标图分别表示在发酵罐中培养酵母菌时,各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繁殖速率(纵坐标表示)的影响,其中不正确的是 ( )
⑸干扰素是治疗癌症的重要药物,它必须从人血中提取,每升血只能提取0.05μg,所以价格昂贵。现在科学家发明了应用 的方法,利用转基因酵母菌生产干扰素,其方法是:从人的 细胞中取出
基因,使之与一种质粒(化学本质是 )结合,然后移植到酵母菌体内,让酵母菌合成干扰素。由于酵母菌繁殖速度快,让其生产干扰素不仅产量高,而且成本低。
27.(9分) 在正常成年人生成尿的过程中,部分液体若干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请参照图25所提供的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成份 水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K+ Na+ Cl-
血浆/g•dL-1 90.0 7.0 0.1 0.03 0.02 0.32 0.37
原尿/g•dL-1 97.0 微量 0.1 0.03 0.02 0.32 0.37
尿液/g•dL-1 95.0 0.0 0.0 2.0 0.15 0.35 0.60
(1)通常成年人每天排尿量约1.5L,而原尿生成
量可达150L,这一变化说明肾的
部位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很强,对此过程起重要作用
的激素是 ,该激素是
由 分泌的。例如,遗传性肾源性
尿崩症就是因为相应结构对激素的作用失去反应造
成的,患者的明显症状应该是 。
(2)若原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会引起血浆渗透压
,从而会导致 (症状)。
(3)尿液与原尿成分相比,浓度增加最显著的是
。此物质是由氨基酸经过
作用转变而成。临床上发现“血氨过多症II”是由于
一种酶的缺失导致血氨的升高。有位男患者的母亲也患此病,经检查其父不含此致病基因,而他的姐姐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由此推断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属于 遗传。
28.(10分)遗传学的研究知道,小鼠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据研究,正常小鼠体内黑色素的形成是经过下列系列化途径产生的如下左图:
遗传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小鼠进行了如上右图的杂交实验: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鼠毛的颜色是由细胞中的黑色素决定的,已知该色素是蛋白质,那么基因控制鼠毛
的颜色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2)表现型为棕色的小鼠,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F2表现型为白色的小鼠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_________________,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育种时,常选用某些野生纯合的棕毛小鼠与野生纯合的白毛小鼠进行杂交,在其后
代中,有时可得到黑毛鼠,有时得不到黑毛鼠,试用遗传图解说明原因。
(答题要求:写出亲本和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作简要说明)
29.(8分))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研究下列有关问题。
如果用上述实验装置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A、B两瓶中分别放等量的酵母菌及15﹪的葡萄糖培养液。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实验现象并分析(2)的原因:
(1)如果实验现象是:A装置中液滴 ,B装置中液滴 ,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2)如果实验现象是:A装置中液滴 ,B装置中液滴 ,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其原因是: ;
(3)如果实验现象是:A装置中液滴 ,B装置中液滴 ,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0.(10分) 神经受刺激后可以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导到运动终板(即运动神经末梢与肌肉连接处)可以引起肌肉收缩,并且在肌肉细胞中可以检测到兴奋的变化。直接用电刺激肌肉,肌肉收缩,但肌肉两端的肌腱不能兴奋,也不能收缩。
(1)在图甲中,神经纤维传来的兴奋在X→Y→Z的变化过程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可以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某种毒素作用于Z处细胞膜上的某种物质,使Y处的化学物质不能发挥作用,这时骨骼肌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想要证实该种毒素的作用部位是神经纤维、骨骼肌中的某一个,可以通过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剥制带有两节脊椎骨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a、b分别为坐骨神经和腓肠肌上的一点。用大头针将腓肠肌的一端肌腱固定在操作板上,另一端肌腱c则不固定。(提示:该毒素对作用位点的毒效难以解除,实验中只能使用一次毒素制剂处理)
实验材料:电刺激仪1台,电流表A,毒素制剂,滴管1个,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个。
完成该实验操作步骤:
①将电流表A两个电极棒接触到坐骨神经(a点两侧)上,固定不动。
②分别用电刺激a、b点,观察A指针是否发生偏转,肌肉是否收缩。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分析并得出结论:
①步骤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步骤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3的现象及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4的现象及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邵东一中高二生物竞赛试题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请把你所选的选项填在下面答卷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 (13分)
⑴ , 。
, 。
⑵ 。
⑶ ,
⑷
⑸
27.(9分) (1) ,
。
(2) , 。
(3) 。 。
28.(10分) (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题要求:写出亲本和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作简要说明)
29.(8分))
(1) , ,
(2) , ,其原因是: ;
(3) , ,。
30.(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分析并得出结论:
①步骤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步骤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3的现象及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4的现象及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C B B C D B B A B D C B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B B C C D C A B A C A C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C B D B B A D D 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41. (共13分,每空格1分)
⑴真核 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蛋白质和磷脂分子 选择透过性
⑵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⑶无菌空气 密封 发酵(无氧呼吸) ⑷C
⑸基因工程 效应T淋巴 干扰素 DNA
42.(共9分,每空格1分)
(1)肾小管和集合管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
尿量很大,极度口渴
(2)降低 组织水肿
(3)尿素 脱氨基 伴X隐性
43.(共10分)
(1)有关酶的合成(1分) (2)AAbb或Aabb(1分)
(3)1/4(1分) 1/3(1分)
(4)图解1(2分): P AAbb × aabb
棕色 白色
F1 Aabb
棕色
说明(1分):如果棕色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与白色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进行杂交,后代中不会出现黑色鼠。
图解2(2分): P AAbb × aaBB
棕色 白色
F1 AaBb
黑色
说明(1分):如果棕色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与白色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进行杂交,后代中可出现黑色鼠。
44.(共8分)
(1)左移 不移(2分)
(2)不移 右移(2分) 只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产生CO2 (1分),A中CO2被吸收,气体量不变,故液滴不移;B 中CO2不被吸收,气体量增加,故液滴右移(1分)(共2分)
(3)左移 右移(2分)
31、(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不收缩
(3)完成该实验操作步骤:③在整个标本上滴加毒素制剂,用电刺激a点,观察A指针是否发生偏转,肌肉是否收缩 ④用电刺激b点,观察A指针是否发生偏转,肌肉是否收宿
预测分析并得出结论: ①用电刺激a点,A指针发生偏转,肌肉收缩;用电刺激b点,A指针不偏转,肌肉收缩 对照 ②如果用电刺激a点,A指针不偏转,肌肉不收缩,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位是神经纤维 ③如果用电刺激a点,A指针偏转,肌肉眼收缩,再用电刺激b点,肌肉收缩,则证明毒素作用部位是骨胳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