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历史知识竞赛及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一历史知识竞赛
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 .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拟。“褒拟不好笑 … …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拟乃人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 .幽王荒*无道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2.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人多产出
3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十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 b .道、儒、墨、法 c .儒、法、墨、道 d .道、法、墨、儒
4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 … 皆莫如被服 b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c .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5.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6.“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a历史研究b风水勘探c政治事件d图腾崇拜
7.相传“二百五”的由来与谁的死有关?
a张仪b商鞅c齐王d苏秦
8.司空见惯"的“司空”是指
a唐代的一位诗人 b唐代的一们高僧 c一种官职 d一种姓氏
9.为什么夫妻中女方称男方叫“丈夫”?
a男人都好斗,喜欢打仗 b男人作为劳动力丈量土地
c男人身高约一丈(古时的计量单位)d男人都很仗(通丈)义
10.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a半小时b一小时c二小时 d三个小时
11、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呶呶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自己不能直言上谏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c、同僚的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的倾轧、兵舰落后和军费不足
12、朱熹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与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说
a. 基本一致 b. 相互矛盾 c. 毫不相关 d. 相互冲突
13.下列最能反映近代历史发展潮流的企业是
a.开平煤矿 b.江南制造总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继昌隆缫丝厂
14.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主流的是
15.日本右翼势力认为: “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有力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②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③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占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④南京*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③
16、“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差距根本在于
a、学习内容不同 b、提出者立场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 d、客观条件不同
17.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孔家店”的口号,同学们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不妥当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18、我们所说的“抗日战争改变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以往的反侵略战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b、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c、取得胜利必须有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d、抗战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完全胜利
19.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当时人们这样做
a.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 b. 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c.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 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0.下列国家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先后顺序是:
a.苏联、印度、美国、日本 b.印度、苏联、美国、日本
c.苏联、印度、日本、美国 d.苏联、美国、印度、日本
21.“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到来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c.雅典民主使每个雅典人都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22. 《 鲁滨孙漂流记 》 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它
a、体现了启蒙思想 b、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c、彰显了冒险精神 d、适应殖民扩张要求
23、工业革命密切联系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媒介是
a.炮舰 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军队 d.物美价廉的商品
24.1929—1933年发生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5 .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甸甸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26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80
与日本
+2.4
+2.0
-15.9
-19.4
与欧共体
+2.0
+10.7
-5.8
-17.8
上表反映了 ①二战后美国经济衰退 ②二战后日本、欧共体经济迅速发展
③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欧共体 ④二战后资本主义陷人了经济危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 . 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
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 b.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
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 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28、19世纪末20世纪初,( )和( )成为世界头号和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a、 英国 德国 b、英国 法国 c、美国 英国 d、美国 德国
2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
a、1931年9月18日 b、1939年9月1日 c、1940年6月22日 d、1941年12月7日
30、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在( )举行会议。会议形成重大协议:三国将派军队分区占领战败后的德国;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a、华盛顿 b、波茨坦 c、雅尔塔 d、巴黎
31、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投降的时间是,正式签订投降书的时间是
a 8月14日,9月1日 b 8月15日,9月2日
c 8月16日,9月9日 d 8月17日,9月10日
32、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他指的国家是:
a苏联和东欧各国 b日本和西欧各国 c中国 d中东石油国家
33、“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1886年美国哪一城市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
a、纽约 b、华盛顿 c、芝加哥 d、旧金山
34我们经常用“十恶不赦”来表示罪恶重大,不可宽恕的意思,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我国古代法律宫庭的“十恶”
a 偷盗 b谋犯 c内乱 d不孝
35、“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是
a 走为上 b 瞒天过海 c 调虎离山 d空城计
二、历史谜语(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说尽心中无限事(打一近代皇帝)
2.天生丽质难自弃(打一近代农民起义家)
3. 正义的回答(打一近代翻译家)
4.人说生男生女都一样(打一近代革命家)
5.巴士之广告(打一近代历史事件)
6.为祖父代笔(打一近代人物)
7.云开雾散,重见天日(打一近代革命团体)
8.军人盛世(打一近代名城)
9.苦战能过关(打一近代政治团体)
10.湘云笔录(猜一中国古代史学名著)
三、拓展题(3小题,共20分)
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各路不,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5分)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 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5分)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要求:1 紧扣主题,观点合理;2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3条例清晰,合乎逻辑;4字数在100字以上。
高一历史知识竞赛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二、历史 谜语(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6、9、( ) 10、( )
三、拓展题(3小题,共20分)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5分)
(2) “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5分)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高一历史知识竞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d
c
a
b
d
c
c
c
b
a
d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c
a
c
c
a
d
b
c
b
c
d
b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b
c
a
b
二、历史 谜语(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道光 ) 2、( 杨秀清 ) 3、( 严复 )4、( 谭嗣同 ) 5、( 公车上书 ) 6、( 孙文 ) 7、( 光复会 ) 8、( 武昌 ) 9、( 强学会 ) 10、( 《史记》 )
三、拓展题(3小题,共20分)
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它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的发展;寻金热;路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分)
(若能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 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行,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10分)
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