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安徽省合肥市举行 2008年度第一场土地拍卖会,原定拍卖的12宗土地中,由于11宗土地的竞买人未达到指定数目流拍,仅剩的1宗土地在拍卖过程中,也因未达到预先设定的竞拍底价流拍。
据合肥市土地有偿使用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克旺介绍,在挂牌出让前,前来购买标书的房产开发企业多达100多家,来咨询的企业就更多了。在竞标拍卖的当天,人气也很旺盛。张克旺说,这说明房地产商对市场的热度不减,企业还是看好合肥的房市的。至于观望者多、竞买者少,主要原因还是当前房产商的资金限制。
信贷紧缩,银行放贷更谨慎4月25日开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6%,这是今年第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据央行统计,以金融机构人民币余额为基数计算, 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冻结了约6000亿元资金。
“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被冻结在央行的资金增加了,银行发放贷款的规模也就缩小了。”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朱文信说,最近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相隔仅1个月,这使得一些银行调整放贷计划。
合肥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一个多月前就开始向浦发银行申请贷款,各项申请手续和资质也都符合要求,可是钱还是贷不下来,而以前申请类似的贷款只要半个月时间。该负责人坦言,目前房地产业风险较大,放贷时银行比以前更加谨慎了。
安徽中信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虞浩东也告诉记者,目前银行向开发商发放信用贷款的情况几乎没有了,都要求开发商以实物作担保,开发商想玩“空手道”根本就行不通了。
资金短缺,开发商拿地缺底气在分析合肥12宗土地拍卖结果时,张克旺认为,在此次拍卖的土地中,8宗离市区较远,面积偏大,价格也不算便宜,还可以找到流拍的原因,但市区内的黄金地块也卖不出去,说明真正的原因还是开发商资金紧张,拿地没有底气。
张克旺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以 1宗100亩的地块为例,出让金超过 2亿元,如果1家开发商想参加竞拍,就需要缴纳至少4000万元保证金,而竞拍的开发商必须达到3家以上才达到拍卖条件,也就是说要占用 3家开发商至少1.2亿元的流动资金,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总工程师李慧秋认为,目前开发商的资金自有率普遍只有25%左右,约75%的资金都是靠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和买房者支付购房款获得的。而当前的金融调控政策要求,开发商自有资金达到 35%才能申请委托贷款。“很多开发商的钱只够买地,在后续建设资金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开发商肯定不敢轻易拿地。”
据悉,合肥市国土资源部门在遭遇流拍后表示、合肥市将转变土地供应模式,面向全球招商,同时,本着“10万平方米以下项目1年内建成”的原则,将大宗经营性用地进行切块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