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二>导航 > 最新信息

高二阿生物生物呼吸作用教案设计

2013-10-30 11:18:00 来源:无忧考网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阿生物生物呼吸作用教案设计》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2. 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1) 有氧呼吸和概念;(2) 有氧呼吸的公式;(3) 有氧呼吸的过程;(4) 有氧呼吸的意义。 3. 理解和掌握无氧呼吸:(1) 无氧呼吸的概念;(2) 无氧呼吸的两条途径;(3) 无氧呼吸的过程。 4.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5.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较; 6. 呼吸作用的意义; 能力目标:
1. 注意呼吸作用与其它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解决呼吸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之间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培养归纳综合知识要点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的观点。教学环节:
 复习: 1. 说出下列各项的物质:终能量来源:太阳能

能源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

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直接能源物质:ATP
2.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如何进行的? 太阳光   ATP    有机物 光能   化学能    化学能 3. 请学生预测,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又是如何到ATP中,而成为生物体内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的呢? 导入新课:
第八节 生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指导学生模拟光合作用的知识结构,练习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掌握: A.
从概念中虽然反应不出有酶参与,但应提示学生一定要联想到有酶
反应物; B.  生成物; C.  条件           酶      有机物          二氧化碳+其它物质+能量氧化分解    思考题:
     根据学习过的ATP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是否有ATP形成?那么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根据是否有氧参与,把其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一.有氧呼吸(一) 概念:(指导学生看书P75-76)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注意: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掌握,以便和无氧呼吸相区别: ①氧 ②彻底氧化分解 ③大量能量 ④水(二) 反应式:
回忆线粒体的作用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条件,指导学生写出反应式         酶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        线粒体 (三) 与体外的燃烧的区别和联系:联系:滴水不漏消耗氧,使有机物氧化,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量有机物通过两种氧化作用所放出的能量也是相同的;     区别:体外燃烧: 其中碳、氢直接和氧结合,并骤然释放大量能量,转变成光和热,致使温度迅速升高;有氧呼吸: 有机物是通过酶的作用在氧的氧化下,逐步形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而且能量也是逐步释放的,是在常温常压和有水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样不会使温度迅速上升而损害机体,同时使释放的能量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四)
强调“主要”二字,为有氧呼吸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埋下伏笔
场所:主要是叶绿体(五) 地位: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因此,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六) 过程:无论是有氧呼吸的概念,还是有氧呼吸的反应式,都只能反映出有氧呼吸的反应物、生成物。其实,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一样,都是非常复杂的变化过程,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我们把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因为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常用的物质,下面我们就以葡萄糖为例来讲述:总反应式:     酶 C6H12O6+6H2O+6O2 6 CO2+6H2O+能量 1.
回忆:还原剂氢在什么地方学过?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第一阶段: 物质转化:  1葡萄糖    2丙酮酸+还原剂氢[H]+少量能量(2ATP)  1C6H12O6         2C3H4O3 +4[H]+2ATP           
联系有氧呼吸主要场所,承上作用
场  所: 细胞质基质       说明: 1.  能进入线粒体的只有氧气和丙酮酸,所以,葡萄糖必须在细胞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而且,丙酮酸只有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进入线粒体,如果没有氧,它就在细胞质基质中参与无氧呼吸,此处又为讲解无氧呼吸埋下伏笔。 2.此阶段有的课本上称之为“糖酵解”。 2. 第二阶段:   物质转化: 1丙酮酸     1二氧化碳+还原剂氢[H]+少量能量(2ATP) 2C3H4O3      6CO2+20[H]+2ATP 说明:
 其实在此过程中是有六个水分子参与了反应,但是课本中没讲,所以,也就不提为好!!!    场  所: 线粒体基质 说明:
 此阶段又称“三羧酸循环” 3. 第三阶段:物质转化: 还原剂氢[H]+氧      水+大量能量(34ATP) (4+20)24[H]+6O2    12H2O+34ATP      场  所:       线粒体内膜         说明:
注意:老课本中的储存量为1255kj
   又称为“氧化磷酸化” (七) 放能总量:                     储存:1161kj 形成38个ATP 1molC6H12O6            2870kj         (利用率40.45%)                 热能:1709kj 散失。 (散失率59.55%) (八) 图解:                         6CO2    第                                    二
                         线粒体    2ATP  阶                                    段
          2ATP            基 质
 C6H12O6          C3H4O4                                
                  4[H]          4[H]+20[H]                        +     12H2O+34ATP     6O2                                         6O2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内膜      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
二.无氧呼吸: 1. 概念: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说明:在生物界,无氧呼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乳酸细菌、破伤风杆菌等,在它们的体内就没有有氧呼吸的酶,所以,它们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另一种情况是两种呼吸作用都可进行,但是以有氧呼吸为主,在暂时缺氧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来弥补有氧呼吸的供能不足。 2. 场所:细胞质基质。 3. 阶段:第一阶段: 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葡萄糖     丙酮酸+还原剂氢[H]+少量能量(2ATP)          1C6H12O6         2C3H4O3 +4[H]+2ATP 第二阶段:  根据不同植物体内所含酶的不同,其产物也不同。 1. 高等植物:       酶 2C3H4O3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2ATP) 2.高等动物和人、土豆块茎、甜菜块根:        酶    2C3H4O3      2C3H6O3(乳酸)+能量   说明:     土豆和甜菜的其它部位在进行无氧呼吸时的产物仍然是酒精; 思考题:
指导学生分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是产生在那一阶段?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为什么没有水的产生? 3 放能总量: 61.08kj储存于ATP中 1molC6H12O6      196.65kj 其它以热能形式散失; 思考题:
  1.为什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放的能量有差异? 因为在无氧呼吸的产物中,如酒精、乳酸中尚存有部分能量。 2. 旱生植物为何不能长期淹没在水中,而且时间长了会出现烂根现象?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而且无氧呼吸供能少,不能满足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3. 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出现肌肉酸痛现象?人在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所产生的能量不足以维持需要,通过无氧呼吸来弥补,产生了乳酸在肌肉中积累,而肌肉中并没有能够分解乳酸的酶,必需到肝脏中才能有酶分解乳酸。    4.农作物栽培上的松土增产原理是什么?

高二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