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共39分)
一、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包扎(zā) 症结(zhēng) 兄弟参商(shēn) 箪食壶浆(sì)
B.讣告(fù) 征辟(bì) 夺取桂冠(guàn) 瑕瑜互见(jiàn)
C.烘焙(bèi) 偌大(ruò) 下载歌曲(zǎi) 悄无声息(qiǎo)
D.证券(quàn) 霰弹(sǎn) 戛然而止(jiá) 怏怏不乐(y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殊不知 篷荜生辉 流芳百世 急风知劲草
B.满堂彩 集腋成裘 戴罪立功 欲速则不达
C.座佑铭 以逸待劳 冒然行事 防患于未然
D.化妆品 精诚所致 山清水秀 瑞雪兆丰年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①该建议希望,能 城乡二元化鸿沟,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二为一,实行城乡居民一体化管理。
②面对生命的疑惑,找不到答案;有迫切的需要,而不能解决,人们便会向他们所信奉的“神明” 。
③学校做出决定:鉴于军训辛苦,凡军训归来的学生, 休息两天。
④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这么一条小船。
A.跨越 祈求 一律 何况
B.超越 祈求 一概 况且
C.跨越 乞求 一概 况且
D.超越 乞求 一律 何况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正确的一项是
A.汶川大地震后,中央再三要求灾区各级政府要尽快将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安居乐业。
B.字义丰富是汉字的一大特点,掌握了常用字的字义有利于理解词语,汉语中很多词可以望文生义,望文知义。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和学生必须加强互动。
D.晚会上,演员们个个粉墨登场,把自己的绝活都展现了出来,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三鹿奶粉属于低端品牌,食用者大多是农村婴幼儿,因此,国务院宣布因服用三鹿牌奶粉而患结石病的患儿实行免费治疗。
B.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C.英才中学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以后,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红火火地展开了。
D.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派,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B.“二十四史”是指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史书。其中《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资治通鉴》是其中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是我国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占有重要的地位。
D.印度诗人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7、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
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⑥⑤①④③② B.⑥⑤①②④③
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①③④⑥⑤
二、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踢踏舞溯源
江南
踢踏舞源于爱尔兰,而正式形成是在1920年的美国。爱尔兰的移民和非洲奴隶把各自的民间舞蹈带到了这块移民大陆上,美国踢踏舞都被认为是偷来的舞蹈和挑战的舞蹈。它发源于社会底层,流行于农场和街头,而且早期几乎都是黑人在跳。在农场和种植园里,黑人奴隶被禁止进行跳舞敲鼓的传统宗教仪式,于是,他们就偷偷地用拍手和脚部击打地板来代替击鼓。在城市里,黑人不能像白人一样去舞蹈学校,他们只好经常互相切磋技艺,“偷”学对方的舞步,并且比赛竞争。这种互相“较劲”的形式在今天的演出中依然存在。
1921年,融合了歌舞等元素的百老汇表演形式的开创,使踢踏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百老汇形式的踢踏舞,增强了娱乐性和观赏性,其总体风格就是载歌载舞,歌舞融为一体,此外有很多幽默的编排,一般都洋溢着欢快向上的氛围。它被广泛地运用到俱乐部娱乐、巡回演出、百老汇歌舞以及好莱坞电影等各种场合,成为代表美国的“传统民间舞”,并逐步具有了世界影响。不仅如此,它还反过来影响了其发源地的民间舞蹈。比较典型的如爱尔兰舞蹈,它就重新吸收了踢踏舞的技巧和表演形式,从而形成了娱乐性更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舞台表演形式。
踢踏舞与音乐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一位伟大的踢踏舞家更是一位音乐家。一般的舞蹈教学在老师示范时主要是模仿动作,然后合音乐。在踢踏舞的教学中,老师做示范时经常会说:看起来听起来是这样的。这说明不仅仅要看,而且听节奏、感觉节奏更为重要。学会了舞姿不会节奏是不行的。在早期的踢踏舞比赛中,评委坐在木制的舞台下面,甚至根本不看舞蹈演员,而只听他们打出节奏的轻重缓急,重要的是节奏是否清晰。一个好的踢踏舞者,不管是多快的节奏、多复杂的舞步、多轻的声音,都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有了好的音乐修养,才可以完全即兴地随音乐表演。踢踏舞大师贝贝•劳伦斯可以在16小节中打出32种甚至更多类型的节奏。
随着踢踏舞的发展,舞蹈演员可以用各种方法发出更多的不同的声音。早的舞鞋是整体的木制鞋底和后跟,后来将其分成了前后两个部分,再后来又出现了铁制的鞋掌。有的人还故意将铁掌的螺丝拧松,以发出更多的声音。现在手段就更多了,有的在撒了沙子的地面上跳,有的在电子鼓上跳……以追求更多更好的音响效果。
(摘自《百科知识》2007/10,有删节)
8、下列关于“踢踏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踢踏舞早期是美国社会底层,尤其是黑人奴隶在农场和街头表演的一种舞蹈。
B.踢踏舞是爱尔兰和非洲的民间舞蹈在美国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舞蹈形式。
C.踢踏舞是美国黑人奴隶在被禁止进行跳舞敲鼓的特殊背景下而悄然发展起来的舞蹈。
D.踢踏舞是黑人主动“偷”学白人的舞步并相互切磋而使艺术技巧更趋完善的舞蹈。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踢踏舞得到进一步发展,得益于百老汇表演形式,这使其娱乐性和观赏性得到增强。
B.爱尔兰民间舞蹈后来又受到踢踏舞的积极影响,形成了新的舞台表演形式。
C.踢踏舞成为美国传统民间舞,其根本原因是它被广泛地运用到俱乐部娱乐、巡回演出、百老汇歌舞以及好莱坞电影等各种场合。
D.学习踢踏舞,要看,看舞姿;更要听,听节奏,感觉节奏,因为节奏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