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作业本复习提纲》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
1.形成原因
(1) 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2)二战改变各国力量对比, 、日本普遍衰落,美苏势均力敌。
(3)反法 西斯战争结束,美苏战时同盟瓦解。
(4)美苏两国在 和 方面的根本对立。
2.形成过程
(1)美国推行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
①政治上,1946年,丘吉尔发表“ ”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1947年,美国 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实施“ ”。
③军事上,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 组织。
(2)苏联的应对措施:
①政治上,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经济上,1949年联合东欧部分国家成立 。
③军事上,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 组织。
(3) 和 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两极格局终形成。
3.后果和影响
(1)直接后果:造成 、 的分裂,引发 导弹危机。
(2)积极影响:①客观上避免了新的 的爆发。
②客观上有利于科技的进步。
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消极影 响:①加剧世界的紧张局势。②恶化国际关系。③美苏两 国人为把世界分为两半,不利于全球化。
4.瓦解
(1)背景: 模式使苏联国内政治生活僵化,经济机制活力衰退,发展速度下降,社会矛盾丛生。
改革走进了死胡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因自身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困难,也先后发生剧变。
(2)标志:1989年开始的 和1991年的 。(3)影响:世界 进一步加强。
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 欧洲走向联合:
①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 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 位。
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之路。
两国的和解为西欧联合 铺平了道路。
②过程:1951年 建立;1958年 和 建立;
1967年这三个机构正式合并为 。
③影响: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增强了欧洲对抗美国和苏联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较大的变化。
(2)日本的崛起:①原因:战后进 行 改革,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基础;制定符合国情的外向型经济战略,重视科教;充分利用 的扶植和援助,把握朝鲜战争等有利契机。
②表现:20世纪 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 国,并开始谋求 大国的地位。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①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互相支持。
②兴起:1961年,在 等国的倡议下,第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正式形成。
③影响: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中国成为世界
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1)当今格局的特点:呈现“ ”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2)表现:
①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 。②多个国家或联盟力量中心的出现: 的成立,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国际地位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难点突破】
世界局势与新中国外交
|
新中国初期
|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
|
改革开放以来
|
世界背景
|
1.美苏“冷战”
2.美国敌视新中国
|
1.中苏、中美关系恶化
2.发展中国家成为重要力量
3.苏攻美 守
|
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
外交战略
|
联苏反美,“一边倒”
|
1.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
2.联美遏苏“一条线”、“一大片”
|
和平发展,全方位外交
|
特点
|
1.独立自主是基本特点
2.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
|
1.重点同亚非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和 团结
3.由革命型外交转向国家利益型外交
|
1.首要目标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2.由重安全走向重发展
3.国家利益至上
|
主要成就
|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日邦交正常化
|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