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师招聘>导航 > 最新信息 >河南

2013年河南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模拟试题

2013-08-22 11:05:00 来源:无忧考网

这篇《2013年河南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模拟试题》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育法律法规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审议机构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教育部
2.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 )年以上的安全驾驶经历。
A.2 
B.3 
C.5 
D.4
3.教育法律规范包括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 )。
A.强制性规范 
B.约定性规范 
C.保护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
4.下列分别属于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的是( )。
A.教师学生 
B.学生教师 
C.学校教学仪器 
D.教师学校
5.下列行为需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是( )。
A.体罚学生严重的 
B.克扣教育经费 
C.殴打教师情节严重的 
D.侵占学校校舍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89 
B.1986 
C.1994 
D.1996
7.如果发生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有权予以劝阻、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A.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B.国家机关 
C.任何组织或个人 
D.学校教职员工
8.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C.绩效工资 
D.教龄津贴
9.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 )批准。
A.地市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省级人民政府
1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 )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A.自由和尊严 
B.人身和财产 
C.身心和健康 
D.生命和安全
二、填空题
1.教育法律关系一旦产生,其主体之间就在法律上形成了一种________的关系。
2.学校安全管理遵循积极预防、________、社会参与、________的方针.
3.教育活动必须符合________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________相分离.
4.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________,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5.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________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________和________制度。
7.________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8.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职责和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9.中学、小学校园周围________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0.国家建立以________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三、简答题
1.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2.试论述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的意义。
四、案例分析
1.小芳的家住在农村,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一天,爸爸突然对她说:“明天你不要去上学了.到小卖部给你妈帮忙吧,你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小芳听了后,伤心地哭了。她想念书,她舍不得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老师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继续上学。小芳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得由我说了算。”请问:小芳爸爸的说法对吗?小芳的爸爸都违反了哪些规定?
2.涛涛爱淘气,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他又在课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老师非常生气,对涛涛说:‘‘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某,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涛涛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面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涛涛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涛涛的班主任老师找去,提出了批评。请回答:你认为校长批评的对’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
2.【答案】B。解析:详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26条。
3.【答案】D。解析:根据教育法律规范为人们确定的不同行为模式,可以将其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4.【答案】C 。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包括公民、机构和组织、国家三大类,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是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行为三类。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都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仪器属于客体。
5.【答案】D。解析:D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中规定,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6.【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7.【答案】C。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8.【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9.【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10.【答案】c。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由此可知.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填空题
1。权利与义务
2.依法管理:各负其责
3.国家和社会:宗教
4.寄宿制学校
5.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6.审计监督:统计公告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8.监护;抚养
9.200米范围内
10.财政拨款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这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2.【答案要点】 
此规定标志着我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免费”成为新《义务教育法》大的一个亮点。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上得起学,不会因贫辍学,使义务教育更加名副其实。
四、案例分析
1.【答案要点】
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且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小芳的爸爸让小芳中途辍学的行为是违法的.应当让小芳赶快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如果不改正的话.当地政府应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送小芳返回学校上学。另外,为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国家还禁止工厂、商店、个体户等雇用不满l6周岁的儿童。
2.【答案要点】
对。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地方,为了保护中小学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法律还专门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教育和帮助有缺点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老师应当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这位班主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的教育,涛涛也应当认识到自己仅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课,实际上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

 

教师招聘河南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