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审计局从四个方面探索政府投资效益审计
2008-07-02 21:56:00 来源:无忧考网
近两年,黄石市审计局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并重,并积极探索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新路子。在审计中,选择民生工程为审计重点,将效益审计贯穿于工程建设投资项目审计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仅去年以来,该局通过审计促进增收节支5107万元。一、选准效益审计投资项目。为搞好投资效益审计试点达到积累经验、扩大影响的目的,选择一批民生工程为效益审计的着力点。如还建楼、廉租房、道路排水、排污等工程。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合法性为切入点,效益性为落脚点,努力探讨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新路子。 二、效益审计做好“三个结合”。一是投资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审计资金来龙去脉,揭示损失浪费,挤占挪用问题。如在还建楼工程审计中,查出土地少批多用、未批多用,漏交配套费、契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550万元;二是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通过专项审计调查资料的梳理、分析,查出排污工程购进设备型号规格调包,骗取专项拨款400多万的问题,从政策、机制、制度上提出改进意见;三是与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发现建设单位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如:“三边工程”、超付工程款、工程质量不合格等,从中找出影响效益问题的根源。 三、建立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建立效益评价静态与动态指标体系,一是全面反映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既考虑经济短期效益指标,又反映经济发展长期效益指标,使短期效益服务于长期 效益;二是注重效益与公平相结合,既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同时还要考虑生态环境效益;三是确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的内容;主要是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的评价。经济效益的评价,是根据考核经济效益指标而定;社会效益评价根据不同性质不同行业,重点评价资金投入后对社会的影响和人民群众受益程度。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是评价该项目实施后对当地及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及优化系数。四、培养效益审计复合型人才。该局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效益审计业务培训,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效益审计队伍。一是结合某些行业或领域的投资效益审计项目,请上级审计机关专业导师和本地区经验丰富具有影响力的技术专家,进行审前培训,使审计人员增长知识才干,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二是选派审计业务骨干外出培训学习,提高现有人员效益审计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引进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公开招聘,录用工程造价工程技术人才五名,充实投资效益审计力量;四是建立效益审计专家人才库,作为大批量投资项目效益审计,随时入选和抽调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