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人才如同“润滑剂”和“减压阀”,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人才。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南宁市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打造起步尽管只有两三年时间,但近年来,南宁市把打造一支精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加强培训、设立社工服务机构等举措,不拘一格培养社工人才,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市社工人才总量将达到1.2万人。
社工服务机构成为“心灵驿站”
2010年10月28日,这一天,广西首家社会工作站在望州南社区挂牌成立。社区居民老李说:“现在我们老年人大都是独自在家,孩子都不在身边,怪寂寞的,如果有社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和我说说话聊聊天,我心里好受多了。”
南宁市民政局局长苏绍荣说,社会工作站就像一个 “心灵的驿站”,不但能使“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发扬光大,还将为广大居民提供贴心的服务和人文的关怀,为示范社区、和谐社区建设注入新的元素。
目前,南宁市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共约2000个,涉及扶贫济困、老年人服务、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医疗保健、文艺工作、志愿者、思想教育等领域。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近20万人。
据了解,随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南宁市的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将从城市扩展到农村;服务领域从贫困救助、扶孤助残等传统领域延伸至禁毒戒毒、社区矫治等新领域;服务对象也从传统的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延伸至流动人口、受灾群众和有特殊需要的妇女等群体。
不拘一格培养社会建设“工程师”
社工人才被称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医师”和社会建设的“工程师”,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苏绍荣说,南宁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起步仅仅两三年时间,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南宁市充分认识到了社会工作人才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社会建设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效办法,不拘一格培养社工人才。
2009年,结合《南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南宁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市民政局组织力量,认真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南宁市创业创新型人才之中。“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已经被列为重点人才工程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提出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大力实施“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和“社会工作人才引进计划”。
去年6月,南宁市青秀区、南宁市社会福利院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同时,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南宁市救助管理站两个单位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为了激发广大社区工作者学习社工专业知识和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的积极性,青秀区率先试行了社工专业职称补贴,明确规定了城市社区工作者的报酬由 “工作岗位补贴+工作年限补贴+通讯补贴+人口管理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实绩奖励+专业职称津贴”构成,明确对获得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人员实行专业职称补贴,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社区干部每月补贴100元,获得社会工作师资格的社区干部每月补贴150元。
市社会福利院党总支书陈丽宁是该院6名社工师之一。她告诉记者,全院开展了两次关于社工服务的培训,员工反响强烈。特别是老年部,以前的服务较为粗放,只做好治疗与护理,其他的没有太注重。经过培训后,这些老员工开始转变观念,认识到他们不仅是医护人员,更是一名社会工作人员。
“其实作为社工,工作重点恰恰在治疗之外,比如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心灵抚慰等,这样才能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陈丽宁说。
为了铸造一支素质高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近两年来,南宁市民政局先后举办了4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专题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达2000多人次。经过培训,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和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工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从刚开始不愿意接受转变为渴望得到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并主动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进一步开拓社工实务领域,为探索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巧和方法的南宁本土化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南宁市已有约300人通过了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
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超万人
时下,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扶危帮困、社区建设、医患关系调整等领域越来越离不开社会工作者 “助人自助”的专业服务。为了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社工人才队伍,南宁市做出了规划:到2020年,全市社会工作人才将超万人。
今后,南宁市将坚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初、中级社工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工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市社工人才总量达到5500人。到2020年,总量将达到1.2万人,其中,通过职业水平考试的社工专门人才3600人以上。
此外,南宁市将探索建立社工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机制,形成以中高级社工人才为引领、社工从业人员为骨干、广大志愿者踊跃参与的社工总体格局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此外,还将探索建立社工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社工人才培养。加快社工岗位开发,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研究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政策。
建立了以学历、资格、业绩、岗位等指标相结合的职业薪酬指导制度,这就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建设。(记者张丽颜 黄颖 通讯员覃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