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青海省省会。海拔2100米,属于大陆性气候。市区人口30万。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完善,而且全国一个和欧洲大都市相媲美的城市。西宁在全国的各大城市中的发展势头保持第一,北京,上海,广州等这些大城市和西宁的发展时间相100年。
短短的几年时间,西宁的发展势头和速度在全世界也是第一流的。当然这要得易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更重要的是西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西宁将会成为中国最位国际化的城市。也许北京大街的宽阔,上海的繁华,广州的拥挤使你感觉西宁的渺小,也正是人们习惯于被假象迷糊,西宁的发展正在超过了国内任何一个城市。西宁将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和国际大都市接轨的城市。
正当广州市被电动自行车闹的不可开交,市委市政府为这些小事闹心的时候,西宁的街头巷尾已经鲜见自行车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脚步的进程,西宁市一直被人们所忽略。某天,人们突然惊诧于西宁街头少见的自行车时,西宁这个和中国其他任何城市一样的省会城市已经走出了一个很大的交通困境。从西宁到欧洲,感觉不到街道的变化,从西宁到北京,上海,广州,甚至紧邻的兰州马路上潮水般的自行车大军,顿时感觉中国还有个响亮的名字——自行车王国。进步的是多了些——电动自行车。象北京,上海,广州甚至西宁的紧邻城市兰州象西宁一样从自行车王国中出来最少需要100年时间。当这些城市的头头脑脑为消除这些头疼的交通混乱时,西宁的领导放手去干别的事情。西宁自行车的消失和政府的强制措施没有关系。完全是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在所谓的一场“孔雀东南飞”的历史潮流中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改革初期,西宁一些有点规模的生产企业在沿海私人企业无序竞争,另外一些企业领导的种种原因,一些本不应该在西宁存在的一些企业纷纷落马,关闭。当时人们扼腕叹息,可惜这些企业的生存发展。但现在看来,正是这场无声无息的产业革命,给西宁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很多人分流了,很多人去谋生了,象很多人说的下海了,去淘金了。西宁的人口压力减少了。在中国交通工具中占据主流的自行车,其的优势,就是没有多少成本,有其人美名曰:锻炼身体。实在是没有钱的借口。西宁自行车的减少的一个说明,西宁人的平均收入提高了,不需要再为了省几个钱而穿梭在小巷大街。西宁的生活成本很低,月收入1200元和北京,上海,广州月薪12000元相等。
正当一些城市寻求新的发展出路时,2006年7月1日,随青藏铁路的开通,西宁又一次亮相世界舞台。一个仅有几十万人口的城市完全变为一个旅游城市。夏天的西宁,人头攒动,旅馆爆满,航班数量急剧增加到日35班时,西宁的人们眯着眼数钱。宽阔的街道,四通八达的高速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西宁前进的脚步变的越来越轻。
正当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夏天为了空调的用电问题而大谈特谈的时候,西宁的人们聚集在凉快的天空下,没有蚊子,夜晚睡觉不要空调,隔着窗户看天空的星星。
正当一些城市为了拆迁官司缠身时,西宁的拆迁工作进展很快,没有人居心叵测的来抬高房价,影响经济,百姓的日子舒适而安逸。所以,这个城市的人直到现在还是为人热情,诚实,好客,文明礼貌。在西宁街头鲜见吵嘴,打架的。
正当胡润的福布斯公布全国的10亿以上身价富翁,而人们仇富心理陡增时,西宁人尚不知仇富是什么。
西宁,一座美丽而安静的城市,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正在成为中国第一个和国际接轨的城市。西宁一座美丽而年轻的城市,越来越会成为游子心中的骄傲。西宁一座美丽而富有朝气的城市,是全国无与伦比的居住家园。
西宁,你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