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考研的人都知道,总分500分里,两门专业课都是150分,其分量不言而喻。对想报考北京交通大学光学工程的同学而言,考研专业课一也就是数学一,是国家统一考试,知识点多、难度大、题型灵活多变,因此必须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较好的复习成果。对专业课二——《光学》,不可能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因此如何高效地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给大家提供一些个人考研的经验和方法,以及考试的重点、要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说说考研复习资料的选择。北京交通大学校方网站上公布的参考资料为赵凯华、 钟锡华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光学》,但由于该校理学院本科生《物理光学》指定教材为姚启钧编写的《光学教程(第三版)》,以及个人的考研复习的经验,推荐大家主要使用这一本教材作为复习资料,下面也将以根据本教材进行介绍。另外和该教材有一本配套的指导用书,上面有教材课后习题的详细解答,并新增训练习题,可以参考;历年考研真题主要参考近5年的,2004-2009年。就不必把精力浪费在市场上其他的参考资料了,毕竟针对性不强。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大多到考研复习的中期以后,主要是在9-12月进行,光学基础较好的晚一点亦可,当然学有余力的在更早时间就可以进行的话更好。建议复习轮次不必太多,三轮就足够,前两轮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体复习的效果;第三轮属于在前两轮的基础上稍作提高,也是以前两轮的基础为前提的。
跟任何科目的复习一样,第一轮必须是基础的积累和夯实。大家可以在暑假和秋学期开学初1、2个月的时间(7-10月)进行该轮复习。在首轮复习中,要以教材为根本,不管是否有物理学和光学的基础,都应该耐心的从头看起,注意教材中的各个章节和细节,在专业课考试中,不少题目都涉及到基本概念,这就要求大家不仅要充分理解其含义,还要能够准确的表述。当然,注意细节并不意味着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全看下来,而是有所取舍;教材后的习题,尤其是关系到重要知识点的题目,务必一一过关,下面细说一下《光学》教材(姚启钧版)的考试重点和要点。
该教材共八章,研究生入学考试重点在光的干涉(第一章)、衍射(第二章)和偏振(第五章)(分值约占考卷70%-80%),计算题知识点也大多在这三章,重点节有第一章1.3、1.7、1.8、1.9;第二章2.3、2.4、2.6、2.8;第三章几何光学部分要求不高,记住基本的成像公式和简单计算即可;第五章5.1—5.9都比较重要;第四、六、七、八章记住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其他不做过高要求(知识点主要参考历届真题)。本书凡是带有“*”号的(除半波损失和德布罗意物质波的基本概念)皆不作要求。这样给大家缩小考试范围,可以有侧重点的进行基础复习。
考研复习第一轮应该差不多会在10月底前结束,不能晚于11月中旬,否则后面的时间就会很紧张,毕竟还得兼顾数学、英语的学习,后还有政治的冲刺。进入第二轮,就要开始看历年真题了。对于专业课来说,这个环节尤其显得重要,纵观北京交通大学近些年的光学考试试卷,会发现经常有一定比例的相似题目,因此掌握好真题中的知识要点对应试来说也是相当有效的。真题的使用过程,也是对第一轮复习的查漏补缺的过程,在对真题的学习中去寻找被自己疏忽或遗漏的知识点,同时也起到对自己第一轮复习效果的检验。我会给大家详细解答近些年的真题,不过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先自己模拟考试环境,做几套真题,对自己已经达到的掌握程度有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做到心中有数;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在这一轮要借助真题和习题,尽量搞懂搞清楚,不给第三轮留下太多的死角。
考研第三轮复习应该是紧张的时候,差不多进入12月份,快到突击政治的黄金时间了。这时候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已经掌握得差不多,接下来就是收尾工作。从现在开始也可以适当减少每天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以进行整理,比如真题中的所有概念和解释说明题,可以整理成笔记,不时的翻出来看看,也方便进行多次复习,对相近、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比较、加深印象,比如光学中不同偏振态光的检验和区别方法,很容易搞混,那就干脆放在一起对比,千万不能死记硬背,而要对涉及到的光学基本理论(偏振片、玻片的作用)进行梳理,自然可以区分清楚。另外在这轮复习中要不时的对前面做过的真题、习题反复练习,避免生疏,若是又遇到坎,务必查阅教材和资料弄清楚,不可有侥幸心理,坚决不留盲点进考场。
临考前几天还是要熟悉真题中概念题的解答,毕竟这是需要内容表述准确的,尽量做到少丢分,毕竟我们要把《光学》这门专业课定位在提高总分的位置上。还有就是翻一翻教材,后查漏,并对自己曾经出现困惑的内容再看看。
进入考场就是要“胆大心细”,不可因为题目过难或者过简单而心里发怵,以前就出现过学生由于题目过简单而考虑复杂、不敢下笔的情况;题目要考虑周全(比如是否有半波损失、答案是否全面),避免错一步满盘皆输。相信只要大家复习充分了,都会考出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