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记者从省人事厅了解到,河北省省直机关2004年从普通类大中专毕业生中录用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已敲定,广大报名者考试复习可以有“纲”可循。
河北省省直机关2004年从普通类大中专毕业生中录用国家公务员(工作人员)
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公共科目考试内容及结构
本次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科目,报考者均参加以上两个科目的笔试。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本科目主要测查应试者从事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和潜能,考试的内容结构包括:
1.常识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法律、行政管理、公文等;
2.数量关系;
3.判断推理;
4.言语理解与表达;
5.资料分析。
以上五部分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
(二)申论
申论科目主要是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要求应试者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按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作答要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应试者务必携带的文具有:蓝色或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要求应试者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二)申论
应试者务必携带的文具有:蓝色或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答案作答在试卷的指定位置上。在非指定位置作答的一律无效。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介绍
(一)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在上面所列内容方面应知应会的最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例题①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 )
A.权利 B.义务
C.自由 D.权利和义务
解答:此题正确答案为D。
例题②多选题
下列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由运动员角色向裁判员角色的转变
B.由裁判员角色向运动员角色的转变
C.由管理员角色向服务员角色的转变
D.由服务员角色向管理员角色的转变
解答:这是一道多选题,此题答案是AC。
(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2 8 14 20 26 ( )
A.30 B.32 C.35 D.40
解答: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前一个数加6等于后一个数,故空缺项应为32。正确答案为B。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主要考察解决四则运算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应试者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例题: 22×32×42×52的值为
A.1440 B.5640
C.14400 D.16200
解答: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运算的题,答案为C。
(三)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是考察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其题型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要求应试者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符合规律的一个,替代题干中的问号,使图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例题: 解答:正确答案为B。因为只有B能使两套图形具有相似性,仅仅元素不同,一个是实的曲线,一个是虚的直线,但两组图形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完全相同。
第二种题型:演绎推理。这种题型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应试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其实,所有的计算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我们知道,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彭平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解答: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只有结论D是由陈述“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直接推出来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因此,D是正确答案。
第三种题型:定义判断。运用标准进行判断,是公务员一项基本的职位要求。在每一个问题中,先给应试者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一组事物或行为的例子,要求应试者从中选出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这里假设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例题:
健康:指一个人智力正常,行为合乎情理,能够适应正常工作、社会交往或者学习,能够抵御一般疾病。根据健康的定义,下列属于健康的是:
A. 大学教授老李,虽然五十多岁但工作起来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 张婶十九岁的儿子肖聪,读书十一年还是小学二年级水平,但是从小到大没生过什么大病,体力活可以干得很好
C. 小胡硕士毕业后,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自一次事故后,当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精神失常
D. 小刘身体很好,工作非常努力,孝敬父母,但是很多同事说他古怪,不愿与其交往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
这种题型着重考察应试者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例题:阅读下文,回答题后的问题。
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千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了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
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弧、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①大陆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说:
A.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B.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C.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②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A.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碰撞、俯冲和裂谷
B.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
D.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缘或陆地之上
解答:题①的答案是D; 题②的答案是B。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应试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应试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根据下表,回答①--②题:
博物馆四个入口处自动计数器的读数
① 从早上7:00到11:00通过入口1进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是:
A.580 B.94
C.1374 D.1594
② 在早上7:00到8:00之间,通过人数最多的入口是:
A.1 B.2
C.3 D.4
解答:题①应为8485-7111=1374,答案是C; 题②比较两数之间的差,差值的是入口1的两个数,故答案是A。
石红涛 姜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