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进入春季学期中期,春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因光照与气温多变等原因导致青少年身心状态经历无声的“风暴”,情绪波动、人际紧张等问题易发,需要更多的心理关爱。积极应对这场明媚春日里的“无声风暴”,中小学学期中期管理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管理,让德育润泽心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稳度过情绪敏感季,微笑迎接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2025中小学春季学期中期学生管理与矛盾预防指南》,供大家借鉴!

1.管理重点:常规管理与心育共振
常规管理
立规成矩,培育文明根系
1、晨间诵读:开设主题诵读,让文字拂去倦怠,在书声中沉淀专注力。
2、课间文明:推行“友爱互动课间”,设立兴趣角,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生活,用心感受美好,减少人际冲突。
3、家校协同:开展“家长心理课堂”,指导家长识别孩子情绪信号,构筑家校“心理防护林”。
心育工作
关注心理“萌芽期”
1、心理晴雨表工程
(1)班级设置“心情气象站”,学生每日标记情绪,教师绘制“情绪趋势图”,对存在高频负面情绪的学生启动访谈。
(2)培训“心理信息员”,通过“树洞信箱”等方式,发现同伴隐性心理需求。
2、定制化心育活动
(1)自然疗愈课:组织正念行走、植物成长日记写作,缓解压力,增强生命韧性。
(2)情绪管理工作坊:以情景模拟、情绪绘本共读,教会学生理性沟通句式。
2.矛盾预防:巧疏成长暗礁
教师认知升级
做懂学生的耕作者
1、专题研讨:开展“青春期心理发展”研讨,分析学生“独立性与依赖性冲突”等特点,破除刻板认知。
2、案例耕织:收集典型矛盾案例,提炼“三步调解法”:共情倾听、理性解构、共同解决。
矛盾预防机制
构建校园“生态防护网”
1、萌芽预警系统
(1)建立“三级预警”机制:一级(日常)通过课堂观察等识别情绪波动;二级(重点)对特殊学生开展“成长对话”;三级(危机)联合多方启动预案。
(2)冲突调解“润心坊”:打造班级“和解角”,开展“角色扮演日”,让学生自主化解矛盾,理解对方立场。
2、德育浸润
开展“话和”主题活动,设立“班级和解日”,以“和而不同”理念培育包容胸怀。
特定心理跟踪
与学业有关的心理关照
1、心理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反馈、学业检测等,识别学生因成绩波动产生的焦虑、挫败等情绪。
2、针对性辅导:对日常与学校相关评价反馈后情绪异常学生,开展个体或小组辅导,帮助其分析问题,调整心态。
3、班级活动:组织“阶段性学业心理复盘会”,引导学生分享感受,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成绩观。
3.德育深耕:让暖阳照进心灵原野
理想信念培育
播种理想信念
1、主题行动:结合重要节点,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等活动,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2、劳动教育:开辟“班级责任田”“家庭植物角”等,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协作与等待,体悟生命哲学。
文化浸润养性
涵养人文品格
1、诗词大会:开展主题诗词品读,在诗句中感受生命的温柔与坚韧。
2、心理健康读物共读:共读心理相关的书籍,引导学生认识情绪、管理情绪。
(1)小学生适用:《给小学生的心理书(全6册)》《小学生心理自助工具箱》《我和我的情绪:6~14岁青少年情绪管理自助手册》《克服恐惧:儿童自我情绪管理绘本》等。
(2) 中学生适用:《心灵之友——中学生心理健康DIY》《青春期心理成长知识星球》《卡内基给青少年的礼物》《青春期心理手册》等。
4.假期管理:以心相护,助力学生度过安全假期
五一假期前
1、心理课:开展假期前心理课,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假期,避免因过度期待假期而分心。
2、情绪管理:提醒学生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平和心态迎接假期。
五一假期中
1、自我管理:发布“假期心理安全小贴士”,提醒学生注意网络使用、社交活动等方面的心理安全。
2、家校沟通:通过家长群等渠道,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假期心理状态。
五一假期后
1、收心引导:开展“假期生活分享会”,帮助学生从假期状态过渡到学习状态。
2、心理调适:关注学生返校后的情绪变化,对出现不适应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
5.教师成长:做学生的“摆渡人”
1、自我关怀
设立“教师心灵花园”,提供减压方式,鼓励教师调节职业倦怠,以稳定情绪感染学生。
2、管理智慧提升
开展“教育叙事分享会”,提炼教育智慧,实现角色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