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一
惊弓之鸟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射箭能手叫更赢。有一天,他和魏王一起散步时,看到一只大雁飞得很低很慢。更赢说:“我能不用箭就把这只大雁射下来。”说着,他就拉弓搭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大雁果然应声落地。原来,这只大雁曾经受过箭伤,一听到弓弦声就吓得心惊胆战,结果从天上掉了下来。
寓意:
这个成语比喻那些曾经受到过惊吓或打击的人,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会惊慌失措。它提醒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退缩、不畏惧。
2.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二
井底之蛙有一只青蛙住在一口浅井里,它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意。一天,一只东海来的大鳖路过,青蛙便向它夸耀自己的快乐。鳖告诉青蛙,海比井大得多,深得多,即使遇上十年九涝或八年七旱,海水也不会有明显的增减。青蛙听了非常惊讶,它才知道自己的眼界是多么狭小。
寓意: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它启示我们要有开阔的视野和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
3.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三
守株待兔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民,他每天都很勤劳地在地里耕作,但收成总是勉强糊口。有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时,突然一只兔子飞奔而来,撞在田边的树根上死了。他毫不费力地捡起了这只兔子,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而是整天守在树根旁,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然而,兔子再也没有来过,他的田地也荒芜了。
寓意:
这个成语比喻那些不劳而获、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人。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
4.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四
刻舟求剑战国时期,有个楚国人坐船过江时,不小心把宝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岸后,他按照记号下水找剑,结果当然找不到。因为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却不会随着船移动。
寓意: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那些办事刻板、不知变通的人。它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不能固守成规、一成不变。
5.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五
一鸣惊人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名叫淳于髡的人,口才很好。当时齐国的威王即位后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淳于髡便用隐语劝谏威王,说宫中有一只大鸟,既不飞也不叫。威王听后明白了淳于髡的意思,于是开始整顿朝政,励精图治。后来齐国变得强大起来,各国诸侯都感到震惊。
寓意: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那些平时默默无闻、一旦展现才能便让人刮目相看的人。它激励我们要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6.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六
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不够喝。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大家赞同,画了起来。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说完就把酒喝了。
寓意: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7.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七
事半功倍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寓意: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费力小,收效大。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8.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八
拔苗助长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寓意: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9.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九
对牛弹琴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尽管琴声动人,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这时,有个过路人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寓意: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于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10.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十
半途而废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寓意: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11.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十一
掩耳盗铃古时候,有个人想偷别人家大门上挂着的门铃,又怕门铃响起来。他想出一个办法来。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然后去把门铃偷下来。结果被主人当场捉住了。他惊奇地问主人:“你怎么听到了铃声?”主人说:“你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没有掩住我的耳朵啊!”
寓意: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12.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十二
螳螂捕蝉春秋时,一个侍卫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决定,就拿着一把弹弓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吴王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一只蝉在叫,它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螳螂要捕捉它。而螳螂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黄雀要啄食它。黄雀呢,更没想到我用弹弓在瞄准它。它们没考虑身后的危险啊!”吴王听后,撤回了决定。
寓意: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计他。一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连用。
13.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十三
囫囵吞枣从前,有个人在路上边走边吃梨。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医生。医生对他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却会伤脾。”那人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枣,问道:“那么吃枣呢?”医生说:“枣补脾,可是会伤害牙齿。”那人说:“我有办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说完,他把枣一口吞了下去。
寓意:
这个成语用来多用来比喻学习时不加以分析和理解,而笼统地全部接受。
14.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十四
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齐宣王去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寓意: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15.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十五
亡羊补牢战国时,楚襄王沉湎于享乐,不理朝政。大臣庄辛劝他也没用。后来秦军攻占了楚国不少地方。这时,他问庄辛怎么办。庄辛说:“丢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算不迟。大王现在振作起来,楚国还有希望。”楚襄王采纳了庄辛的建议,后来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寓意: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出了问题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再受损失。
16.成语寓言故事简短 篇十六
杞人忧天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常常看着天空发呆,吃饭不香,睡觉不着,站着不是,坐着也不是,不知不觉就消瘦了许多。朋友问他怎么啦,他说:“要是天掉下来怎么办?”朋友开导他,天是空的,掉不下来。他又担心太阳、月亮和星星岂不是要掉下来了吗?
寓意: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