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婴幼儿>导航 > 最新信息

端午节小知识大全(精选18个)

2025-04-10 15:34: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糯米裹进粽叶的清香,龙舟划破江面的呐喊,五彩绳系住的童真…… 端午节总在仲夏时节,带着满满仪式感如约而至。你是否知道,粽子最初竟是 “投江祭品”?雄黄酒里藏着怎样的防疫智慧?©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18个端午小知识,从屈原故事的不同版本,到香囊药材的驱虫妙用,从 “五毒饼” 的民俗寓意,到挂钟馗像的古老讲究,全方位解码节日密码。翻开这篇文化图鉴,让我们在趣味冷知识里,重走端午千年时光路,发现传统节日的别样精彩。

1.端午节小知识 篇一

  据《史记》《贾生,传》记载,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一位大臣。他主张博采众长,富庶,主张与结盟,但遭到贵族等人的强烈反对,导致贪得无厌,被赶出京城,流放到元、湘流域。

  流/亡期间,他创作“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当秦军攻破京都,时,楚国,屈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他心痛不已,但他始终不忍放弃自己的祖国。因此,5月5日,在写完他的杰作《怀沙》后,他投身于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一场壮丽的爱国运动。

  屈原死后,楚国人民非常悲伤。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汨罗江向屈原致敬。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和鸡蛋,扔进了河里。他想,如果鱼龙、虾和螃蟹吃饱了,它们就不会再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看到他们后也跟着做了。

  一位老医生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到屈原。后来,人们用树叶包大米,用彩色丝绸包起来,长成棕色的种子。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五日,都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端午节小知识 篇二

  端午节别称超多的,大概有二十几个:如端午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3.端午节小知识 篇三

  竖立鸡蛋

  【立蛋】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种习俗。据说在端午节的中午,它被分为阳刚和直立两种,所以鸡蛋可以竖立在地上。如果成功,这意味着来年好运会到来。然而,事实上,产卵的原理有相当大的科学依据~因为端午节中午太阳直接照在北半球,太阳的引力和地球的引力相互拉动,而且两种拉力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所以鸡蛋很容易站起来,你不妨在那天试试哦!

4.端午节小知识 篇四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起源于楚国人为了纪念屈原而划船追赶。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担心江中的鱼吃掉他的身体,所以划船驱散鱼群。这一习俗在吴、越、楚三国盛行,并逐渐演变为多人集体划桨的竞赛。现代赛龙舟的船通常建造成龙形,画上龙纹,不仅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象征着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5.端午节小知识 篇五

  系五彩绳

  五彩绳又称五色丝、五彩丝,中国古代崇尚五色,五彩绳的五色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彼此相生相克,蕴含着吉祥如意,据说佩戴五彩绳的孩子可以消灾避难,以防蛇虫伤害。

6.端午节小知识 篇六

  佩香囊

  端午节时,小孩佩戴香囊,这背后有着避邪驱瘟的传说。古时,人们相信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而香囊内的朱砂、雄黄、香药等成分被认为具有辟邪的作用。香囊不仅外包以丝布,使其清香四溢,还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成各种形状,小巧玲珑,十分精致。此外,香囊也用于襟头点缀装饰,而在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通过赠送香囊来表达彼此的爱意。

7.端午节小知识 篇七

  插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叶片含有挥发性香油,可以驱赶蚊虫、提神醒脑。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将艾叶插在门楣上。艾叶代表招百福,可以使身体康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南方北方都有端午挂艾叶驱邪驱病,而北方进行祛毒辟邪。

8.端午节小知识 篇八

  饮雄黄酒

  饮雄黄酒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和杀虫的功效,尤其在古代被用作克制蛇、蝎等百虫的解毒剂和杀虫剂。在端午节前后,由于气候炎热和雨水多,蝇虫和疫病频发,人们相信饮用雄黄酒可以避免百病和防止蚊虫、蛇、蝎等上身。然而,现代科学分析显示雄黄有毒,因此不宜内服。

9.端午节小知识 篇九

  避五毒

  避五毒是端午节在北方地区的重要习俗,起源于古代人们对夏季易生病和蛇虫咬伤的担忧。五毒包括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被认为在五月时活动频繁,对人类构成威胁。为了预防五毒之害,民间有多种方法,如在屋中贴五毒图,用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并用五根针刺于其上,认为这样能刺死毒物。此外,人们还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图案或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有驱除之意,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10.端午节小知识 篇十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11.端午节小知识 篇十一

  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12.端午节小知识 篇十二

  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13.端午节小知识 篇十三

  在新石器时代,有一件带有几何版画特征的文物叫陶魏。这个遗迹的家族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百越族。他们有连续纹身的习俗,住在水乡,是龙的后代。他们的生产工具是大量的石器,还有一些小铜器,如铲子和凿子作为日常用品;印刷的陶鼎烹饪食物对他们来说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他们民族的象征之一。端午节是他们为祭拜祖先而创立的节日。

14.端午节小知识 篇十四

  喝雄黄酒的渊源?

  雄黄酒是用雄黄的粉末泡制的,雄黄酒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具有腐蚀之力的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端午时节正值春夏之交,是蚊蝇等虫害繁衍的高峰期,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有插艾草、饮雄黄酒,用来辟邪防疫的传统。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

15.端午节小知识 篇十五

  端午节的“五毒”是什么?

  端午节的“五毒”是: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16.端午节小知识 篇十六

  端午节的“五黄”是什么?

  江南民间在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黄瓜、黄鳝、黄鱼、雄黄酒、咸鸭蛋黄。

17.端午节小知识 篇十七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咸鸭蛋黄?

  为了驱“五毒”,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五毒的血,吃时就会把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咸鸭蛋黄中的红油就是其中的一种红。除此之外,五红还分别指:烤鸭、苋菜、龙虾、雄黄酒。

18.端午节小知识 篇十八

  屈原,不姓屈,姓什么?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其实姓芈,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国国君姓芈,屈是屈原的氏,在当时姓与氏是分开的。

婴幼儿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