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婴幼儿>导航 > 最新信息

成语故事200字左右(精选15篇)

2025-04-07 15:42: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成语,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短短四字,却蕴藏着无尽智慧与深厚文化。它们或是源于历史事件,记录了金戈铁马、风云变幻的岁月;或是脱胎于民间传说,饱含着质朴纯真的生活智慧。®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15篇成语故事,篇幅控制在200字左右,既能让你在片刻闲暇间轻松读完,又完整保留了故事的精彩。有的带你回溯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感受古人的谋略与勇气;有的将你引入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体会古人的奇思妙想。​

1.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篇一

  买椟还珠

  春秋时候有个楚国人,为了把自己的珍珠多卖点钱,想尽了办法。他用名贵的木兰香木做了个木匣子,里边装上珍珠在大街上叫卖。立刻吸引来不少顾客,但没有一个人来买。

  一会儿走过来一个郑国人,给了卖珠人许多钱,急忙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卖珠人,只托着木匣子走了。有许多看热闹的人都惊呆了。原来这个买主不是买珍珠的而是买木匣子啊!

  这个故事设定的含义是: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2.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篇二

  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3.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篇三

  班门弄斧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个能工巧匠,名字叫鲁班,他在土木和手工工艺方面有很多发明,比如锯子、云梯、墨斗、曲尺等都不在话下,据说他模仿飞鸟做成的竹制飞鹞能在空中飞行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建筑匠人都把他奉为祖师爷。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能工巧匠名叫匠石,居住在郢都,他经常和朋友表演一个“魔术”,就是把朋友的鼻子抹上白灰,然后用斧头砍过去,白灰一扫而尽,鼻子却能不碰到分毫,本领非常之高强。后来柳宗元就说,假如有人“操斧于班、郢之门”,敢在鲁班和匠石面前耍弄逞威,那就有点不要/脸了。“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

4.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篇四

  打草惊蛇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

  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申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提示]比喻由于行为不慎而使对方有觉察与防范。

5.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篇五

  调虫小计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可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呢!

  从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虫小技”来形容写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术而已。

6.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篇六

  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7.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篇七

  开天辟地

  远古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他们很想知道天地是怎样形成的。渐渐地,他们创造出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盘古。

  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在这浑圆的东西中孕育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就用自己制造的斧子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的混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

  “开天辟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开始有人类历史,也用来表示前所未有,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8.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篇八

  揠苗助长

  古宋国有个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很疲惫的样子回了家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苗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揠:拔起。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9.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篇九

  程门立雪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教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教师是很简单请到的,可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教师的人,就不简单找到了。”

  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教师,并且派奴婢奉养教师。可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身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最终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一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10.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篇十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11.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篇十一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

  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12.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篇十二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13.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篇十三

  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14.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篇十四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15.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篇十五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婴幼儿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