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瑞士留学的注意常识 篇一
1.别摸小孩子的头千万别摸小孩子的头,这是瑞士人的大忌。中国有这样的习惯,也有这样的传统,看见朋友的孩子可爱,就想过去抱抱,亲亲,过去摸摸头。在外国,千万别这样。他们认为孩子的灵魂在孩子的头里,且小孩子的灵魂很脆弱,被摸了头可能会伤害他们的灵魂,你也可能把一些病痛,灾害带给他们。因此他们对此很反感。
2.别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
千万别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中国,大声说话可能不会怎么样,有时信号不好,或者自己不注意就说的很大声。但在瑞士,无论是吃饭,还是坐火车,都是基本不说话,或者小声低语,没有大声聊天的。打电话的时候更为明显,声音都很小。外国人觉得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很没礼貌。
3.不要拖欠话费
千万不要拖欠话费,瑞士的电信和警察局是连网的。如果有连续三个月不交话费,瑞士电信会直接通知警察抓人。带到局里会处以高额罚款,并上黑名单。注意千万不要进入黑名单,他们是直接将黑记录在暂住证上的,全国连网,一输入号,就能看到之前的记录。而在瑞士,很多地方都需要用暂住证。有黑记录的话,好多事都做不了。
4.别想去巴结老师
别想去巴结老师,在国内,可能会有许多人去巴结老师,希望老师多照顾自己一点之类的,但是在国外,就老老实实的学,在学习上,老师不和你讲人情。虽然在课下可以像朋友一样,怎么玩都行,但是学习这事,是很公私分明的。不会因为和你喝了酒,就给你高分。
5.不愿炫耀自己的财富
瑞士人不愿炫耀自己的财富,也耻于透露自己的困窘,认为炫耀财富是不礼貌的。因此对金钱一般避而不谈。但如果谈及房产,瑞士人却从不忌讳,还会津津乐道告诉你:何时购置,自己做了哪些修整,添了多少现代设备。如果你乐意,主人还会引你到处参观。
2.瑞士留学写推荐信常识 篇二
1、写推荐信要尽快的起草,因为写完一封推荐信是要一些时间的,而且也得配合着老师的时间来完成这个推荐信。所以早一点去起草推荐信,让你的老师能有足够的时间来一起完成推荐信。2、把自己更多更充份的信息都告诉替你写推荐信的老师,这样他才能尽可能的的掌握到更多关于你的优点。当然大家在描述的时候别太自空洞。另外把自己要申请的那个学校什么时候截止申请告诉老师,这样能避免不会耽误申请。
3、推荐信内使用的打字或者是书信的字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推荐者来选择型式,也能用来区分开不同的推荐者。
4、如果是在一般的逻辑中老师不可能知道的关于自己的特质,就不需要提及。比如说给你写推荐信的是正式科目的教授,那么他就不可能知道你在课外一些活动的表现,或者是其他一些科目的课堂表现,如果其他的教授没有说过,那么他也不可能会知道并且能进行评论。另外像是自己写报告用了多久的时间,这些情况老师一般也不会知道得太详细搜,所以在推荐信中也不要提及。
5、推荐信英应该写得更加简短有力。别用过多的形容词,比如是勤劳、负责这一种语句,适当的用一些就好,这样才不会太过形式,落入俗套。
6、自己选择的推荐者尽量是和自己所读的学科是有关的。比如说自己将来想申请英文科目,那么推荐人就是自己的英文老师。或者是想要读瑞士的知名院校,那么让出身于瑞士知名院校的人来给自己写推荐信会更加有用。
7、在信件中也适当的提及自身的一些“缺点”。如果整封信中全是写自己的优点,自然是很不妥,如果在信中能恰当地写一些自己的缺点,这样你的推荐信就更加真实了。
3.瑞士留学的出行方式有哪些 篇三
一、公交地铁短途的出行,大家可以选择公交车或者地下的地铁,站点多而且车次多,可以根据自己行程进行安排,对于目的地比较明确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合适的选择,而且安全性也是比较高的。
而学生乘坐,还会有一定的折扣,当然前提是大家按照要求办好了卡,通用的交通卡,可以让大家自由的进行乘坐的选择,这样出行就可以享受办卡和学生折扣的双重优惠。
二、计程车
当大家出门比较赶时间的时候,可以直接叫出租,和国内不同的是,大家在路上看到的计程车,要么是载着人的,要么是已经接了单的,在路上招手即停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要想乘车,必须要在线上进行预约,指定时间和地点,然后才会安排车过来接你,这样的优势是大大提升的效率,而且也可以减少在路上无意义的跑的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三、火车动车
如果是不赶时间的长途出行,不管是瑞士境内,还是周边国家,都可以选择轨道交通,一般是出门旅游的时候的首选,既能够享受旅行的快乐,又可以在旅途中获取惬意的生活。
学生可以办理青年卡,大部分时间购票,都可以享受七折的优惠,而在非高峰期和人比较少的时候乘车,低可以享受五折折扣,是非常适合学生的选择,大家可以趁着假期多出去逛逛。
四、飞机
也更远路途的出行,例如假期往返国内,去欧洲以外的国家旅行或者交换学习,则可以选择效率比较高的飞机,虽然没有折扣,但是能够节省大家的出行途中的时间,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而且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所以在非高峰期的时候出行,机票的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大家可以获取比较不错的旅途经历,能够丰富大家在瑞士的留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