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二>导航 > 最新信息

初二语文期中下册要点归纳

2023-03-09 17:24: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兴趣也会成为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们对学习对知识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很努力很专注,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而成就感又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无忧考网搜集的《初二语文期中下册要点归纳》,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1.初二语文期中下册要点归纳 篇一


  1、词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2、短语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2)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3)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4)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5)“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还有“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

  3、语素

  (1)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如“分、好、高、低”;

  (2)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如“话、习、确、民”;

  (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如“者、第、阿”。

  4、语法知识点

  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

  阅读古文的三大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用;体系庞杂的文言虚词;纷繁变幻的文言句式。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一切都不再是障碍。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而是为了读懂文言文。

  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子的结构,一眼识别古文中的倒装句。

2.初二语文期中下册要点归纳 篇二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风烟俱净俱:全,都

  2、从流飘荡从:顺,随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筹划反:通“返”,返回

  9、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3.初二语文期中下册要点归纳 篇三


  一、词语: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去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4.初二语文期中下册要点归纳 篇四


  一、句号。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单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复句)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使用句号。如:请你等一下。

  二、问号。

  1、疑问句的末尾用问号。如:你见过金丝猴吗?

  2、反问句末尾也用问号。如: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3、选择问,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如:你是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4、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不是问句,所以不要用问号。如: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5、倒装的问句,问号应该放在句末。如:怎么啦,你?

  三、叹号。

  1、感叹句的句末。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吧!

  2、情感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如:同志们,跟我来!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也用叹号。如:我哪比得上他呀!

  四、逗号。

  1、主语谓语都比较长,中间用逗号。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宾语是较长的主谓词组,前面用逗号。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精力。

  3、句首状语后边可以用逗号。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各分句之间,大多用逗号。如: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五、顿号。

  1、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如: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2、句子内部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顿号。如:我们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3、较长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前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4、概数之间不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用顿号。如:十二三岁七八个人①学校距这里二三里。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5、集合词语(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念起来不停顿,不用顿号。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省市领导调查研究

  6、并列谓语之间(实际为分句)不用顿号。如: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7、连词“和”“与”“及”等前边不用顿号。如:我国科学、卫生、文化、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8、带有语气词的并列词语间不用顿号。如:①这里的山啊,水啊,草啊,都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②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六、分号。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3、句中没有逗号,不能径直用分号。如: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七、冒号。

  1、用在称呼语后面,提起下文。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提起下文。

  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在总结性话语后,引起下文的分说。

  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引出解释或说明。

  如:外文图书展销会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5、总括性话语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6、引语中间的“某某说”后不能用冒号。

  如:“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顾四周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7、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而不能管到句终的,则不能用冒号。

  如:①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冒号应去掉,或改为破折号)②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句中的冒号只能管到“作业到深夜”,所以使用错误。)另外: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八、引号:

  1、表示引用。

  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了标点放在引号内。

  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非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因为末尾不用标点。如在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外。

  如: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计”。

  2、表示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如:“小”和“大”比较起来,“小”总是被人轻视的。

  3、表示含义特殊。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表示特定称谓如:为实现“四化”大干苦干。

  5、表示讽刺和否定。如:他企图在共产主义事业中把自己装扮成“伟大人物”和“英雄”

  6、引号里面还要有引号时,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如: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九、省略号:

  1、表示引文的省略。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

  2、表示列举的省略。如:色和么都有:稻鸡、角鸡、鹧鸪、蓝背……

  3、表示话未说完。如:“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4、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如:“我……对不起……大家,我……”

  十、书名号:

  1、表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戏曲名、影视歌曲名等。如:《史记》、《孔乙己》、《人民日报》、《人民文学》

  2、书名号里面的书名号用单书名号。如:《〈中国工人〉发刊词》

5.初二语文期中下册要点归纳 篇五


  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2、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3、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4、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5、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蔓上)

  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

  7、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緼袍敝衣)

  9、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10、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11、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

  1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

  1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1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15、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乱)

  16、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17、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验的水)

  18、京中有善口 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19、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动用法,使……尽)

  20、是可谓善学者矣(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21、遥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

初二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