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山西省人事考试中心关于山西省2021年度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晋人考函〔2021〕6号)安排,现将山西省2021年度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交通运输工程)成绩合格人员资格审核有关事项公告如下:(具体附件内容点击查看)
一、审核部门、范围
资格审核工作由山西省交通建设中心负责。
联系电话:0351-7033220
资格审核范围为参加山西省2021年度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交通运输工程)各科目成绩均达到卷面成绩60%以上的应试人员。
二、审核方式、时间
审核方式: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减少人员聚集,今年资格审核采取网上审核。2021年度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交通运输工程)人员将审核所需材料(见“三、审核所需材料”)的照片打包发送至jszxzgsc0163.com,所提供的照片须清晰、完整。文件名为“序号+报名序号+姓名”,序号、报名序号在附件中“山西省2021年度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合格人员花名册”对应查找.审核过程中对网上提交的电子资料有疑议的人员将电话通知到现场审核,到现场审核人员必须遵守新冠疫情期间防控要求.现场审核地点为山西省交通建设中心七楼会议室(太原市高新区高新街35号C座)。
审核时间:
2021年8月9日-8月13日,由于需审核人员数量较多,建议大家及早提交网上资料。
三、审核所需材料
(一)报考全科人员
1.《资格考试审核表》(下载打印,加盖工作单位公章);
2.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2002年后毕业的考生还需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3.与现工作地相关的山西户籍或居住证明(身份证或户口本或居住证或社保卡)。
(二)报考级别为“免二科”的人员
1.《资格考试审核表》(下载打印,加盖工作单位公章);
2.已取得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或已取得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
3.与现工作地相关的山西户籍或居住证明(身份证或户口本或居住证或社保卡)。
(三)报考级别为“增报专业”的人员
(1)《资格考试审核表》(下载打印,加盖工作单位公章);
(2)已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原件;
(3)与现工作地相关的山西户籍或居住证明(身份证或户口本或居住证或社保卡)原件。
四、审核注意事项
(一)参加4个科目考试(级别为考全科)的人员须在连续4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参加2个科目考试(级别为免二科)的符合免试基础科目人员须在2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方可获得资格证书.已获得资格证书,报名参加其他专业科目考试(级别为增报专业)的,只须参加专业科目且在2个考试年度内通过的,方可获得相应专业考试合格证明。
成绩合格人员在有效成绩的各考试年度均须符合报考条件,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取消符合报考条件年份之前所有科目的成绩及本年度专业通过资格。
(二)资格审核时,材料应齐全、完整、准确,材料不齐全或不完整,资格审核部门将不予通过。
(三)逾期未参加资格审核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同时取消通过资格及相关科目成绩。
(四)对提供虚假材料的考生,取消有效期内的全部合格成绩,并依据《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社部第31号令)相关规定处理。
(五)资格审核不通过的考生将不予核发职业水平证书.
五、审核依据标准
(一)参加考全科: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参加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1.具有各工程大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或高等职业教育),从事工程施工、监理、设计等业务工作满6年;
2.具有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施工、监理、设计等业务工作满4年;
3.具有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或专业学位,从事工程施工、监理、设计等业务工作满2年;
4.具有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
(二)参加免二科: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参加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可免考基础科目:
1.已取得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
2.已取得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
(三)参加增报专业:
已取得监理工程师一种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报名参加其它专业科目考试的,可免考基础科目.考试合格后,核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印制的相应专业考试合格证明.该证明作为注册时增加执业专业类别的依据。
六、新冠疫情期间防控要求
1.前来现场办理审核事项的人员,应提供“山西省电子健康码(绿码)”和资格审查前一天的“14天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彩色打印件及近7天内核算检测证明,并填写“新冠疫情防控承诺书”。
2.服从审核单位门卫处的信息登记、量测体温等工作安排,注意个人防护,自备一次性医用口罩,进入现场审核点、参加资格审核时应全程佩戴口罩.
3.无法提供健康证明的、体温不正常的、从疫情高、中风险区前来的人员,不得进入资格审核现场.可委托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其他人员前来办理,受委托人应按第1、2条要求提供相关健康证明。